【题目】常温下用惰性电极电解200 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中Ⅰ、Ⅱ所示(以下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推测:
①原混合溶液中NaCl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c(NaCl)=________mol·L1,c(CuSO4)=________mol·L1。
②t2时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
(2)若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和CuSO4的混合溶液200 mL,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224 mL气体,则原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铜离子浓度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1)①0.1 0.1 ②1
(2)0<c(Cl)<0.1 mol·L1 0<c(Cu2+)<0.05 mol·L1
【解析】(1)①阳极首先逸出的是Cl2,n(NaCl)=2n(Cl2)=2× =0.02 mol,则c(NaCl)=0.1 mol·L1。阳极得到的336 mL气体中,含0.01 mol Cl2和0.005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2+0.005 mol×4=0.04 mol。此过程中阴极刚好全部析出铜,n(CuSO4)=n(Cu)=0.04 mol÷2=0.02 mol,则c(CuSO4)=
=0.1 mol·L1。②t2时溶液 中c(Na+)=0.1 mol·L1,c(
)=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有:c(H+)=2× 0.1 mol·L10.1 mol·L1=0.1 mol·L1,即溶液的pH=1。
(2)根据极值法可解得:阳极首先逸出的是Cl2,当氯离子放电完毕后,此时逸出的是O2,若阳极得到的224 mL气体全为Cl2时,c(Cl)最大,其值为0.1 mol·L1,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若阳极得到的224 mL气体全为O2时,c(Cl)最小,其值为0,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由此可求得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的范围介于0.02~0.04 mol之间。阴极上首先析出Cu,当铜离子放电完毕后,开始有H2逸出,当阴极产生224 mL H2时,消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因此铜离子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的范围在0~0.02 mol之间,由此可得c(Cu2+)的范围。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9月11日,山东青岛市即墨于21时25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当晚受雷阵雨影响,空气潮湿。距地面一定高度的空中有两块相距3 km的足够大的云团,两块云团正在以5 m/s的相对速度靠近,不断与空气摩擦带电。设两云团之间电势差保持3×109 V不变,已知发生放电时的电场强度为3×106 V/m,云团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则大约经过________秒,将会发生放电现象;在这次放电中,若从一块云团移到另一块云团的电荷量为500 C,闪电历时0.01 s,则此过程中的平均电流为________安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有些居民区内楼道灯的控制,使用的是一种延时开关。该延时开关的简化原理如图所示。图中D是红色发光二极管(只要有很小的电流通过就能使其发出红色亮光),R为限流电阻,K为按钮式开关,虚线框内S表示延时开关电路,当按下K接通电路瞬间,延时开关触发,相当于S闭合,这时释放K后,延时开关S约在1 min后断开,电灯熄灭。根据上述信息和原理图,我们可推断:
按钮开关K按下前,发光二极管是________(填“发光的”或“熄灭的”),按钮开关K按下再释放后,电灯L发光持续时间约________min。这一过程中发光二极管是________。限流电阻R的阻值和灯丝电阻RL相比,应满足R________RL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 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可看做质点的两物块A,B,质量分别为2m,m。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两端分别与A、B相连接,A和滑轮间的轻绳与桌面平行。现将A从静止释放,当B落地时,A还在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B落地前的加速度a的大小;
(2)B落地前滑轮对轮轴的压力F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m/s;
(2)在打下第“0”到打下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J;(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
(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S1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D吸下,将C线路接通。当S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A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
B.由于B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
C.如果断开B线圈的开关S2,无延时作用
D.如果断开B线圈的开关S2,延时将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5 ℃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 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时,三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HY>HZ
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X)=10-3 mol·L-1
C.滴定HY,V(NaOH)=20 mL时,c(Na+)=c(Y-)>c(OH-)=c(H+)
D.滴定HZ,V(NaOH)=15 mL时,c(Z-)>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