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自然条件。右面两图为我国110°E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两地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生产类型 B.海拔
C.纬度和距海远近 D.太阳辐射
【2】与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②、乙-③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山脉( )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士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2】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②山脉都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农业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天津市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轨道交通的 ()
A. 高速化 B. 网络化 C. 大型化 D. 专业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When ______________ a new word, you’d better ______________ a dictionary.
A. coming through;come to B. coming across;refer to
C. coming along;look up D. coming upon;look throu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为13.39亿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7 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而1990年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死亡率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528%。
材料二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 |||
跨省人口流动 地区构成 | 流出 | 流入 | |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0%、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 ||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 乡村 | 75.6% | 22.80% |
城市 | 24.4% | 77.2% |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 、 。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 ,简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S代表地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该环流位于城市与郊区之间,则甲位于________。
(2)如果该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甲代表岩浆,③代表变质作用,那么丁岩石是 ________,②代表 __________。
(3)如果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圈,S代表地表,乙代表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①代表的风带是________。
(4)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S代表地表,能塑造地表形态的环节是_____(填数字序号);在我国东部季风区,④环节主要发生在_______季节。
(5)如果该图表示部分海域洋流模式图,②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___________作用,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做一小实验,在上端开口的塑料瓶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小孔,用手握住水瓶并按住小孔,注满水后,移开手指水就会从孔中射出,然后释放水瓶,发现水不再射出(瓶内水足够多),这是因为水瓶在下落过程中水
A.处于超重状态 B.处于失重状态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