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1)海南岛西部的惹到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题:
1.若该图表示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则①最有可能是( )
A.日本暖流 B.秘鲁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阿拉斯加暖流
2.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图中数字顺序依次正确的是( )
A.降水—径流—水汽输送—蒸发 B.蒸发—水汽输送—径流—降水
C.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 D.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期中文科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沿106.5°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2.图中②地所属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浙江卷参考版) 题型: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天津卷参考版) 题型: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上海卷参考版) 题型:综合题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分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上海卷参考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右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卷3参考版) 题型: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北京卷参考版) 题型: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