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 P、 Q 为昏线的两个端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地球上今日与昨日范围之比为

A. 5 :4 B. 1 ∶ 5

C. 1 ∶ 17 D. 5 ∶ 7

2.若 Q 点为 67° S,此日

A. 太阳直射 23° N B. 南极点太阳高度为 23°

C. 北极地区适宜科考 D. 济南昼长夜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升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上左图“图例”所示各种岩石中没有 岩(岩石类型),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大坝中的水主要参与 循环(水循环类型),属于 环节。(4分)

(2)在上右图中A、C两地区纬度相近,但自然植被差异明显,分别是极地苔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依据图中信息,简述其原因。(2分)

(3)在上右图中,冬季若有一艘游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自然条件对航行的影响。(2分)

(4)上右图中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简要分析其原因。(1分)

(5)简要分析甲处地表形态形成原因。(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升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小明在山西某著名高中校园拍摄的照片。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中影子朝向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当天夜间气温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强 B.太阳辐射弱

C.大气逆辐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老校区高二下期普班训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3月20日,一记者在走基层活动采访中,驾车行驶在某段高速公路上,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地平线上,此时车载收音机播报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时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段公路的走向为( )

A.南北方向 B.西北—东南方向

C.东西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此时,该记者所在的经度是( )

A.150°E B.120°E

C.105°E D.90°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面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①一④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2.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A.钢铁厂 B.自来水厂

C.印染厂 D.造纸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泰国的湄南河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分别说出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的特点。(4分)

(2)图乙中,c、d两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3)说出a、b、d三地的气候类型。(3分)

(4)分析b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历史上的宜居古城甘肃永泰,到如今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迫使人口不断外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永泰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2.永泰古城人口外迁说明当地的

A.环境承载力提高 B.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C.环境承载力降低 D.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