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小题。
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A.3日 B.5日
C.9月 D.11月
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上市较迟 B.水源丰富
C.离市场近 D.病虫害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 第5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有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速、运量和运费因素,沿箭头方向表示量的递增变化。则表示航空运输和海运方式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1.阶段Ⅰ所代表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核心专题突破仿真模拟训练:自然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据此回答小题。
1.当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时,纽约(40°N,74°W)的区时为( )
A.6月11日4∶38 B.6月11日6∶38
C.6月12日6∶38 D.6月12日8∶38
2.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夜短,昼先变短,后变长
B.昼长夜短,昼先变长,后变短
C.昼短夜长,昼先变短,后变长
D.昼短夜长,昼先变长,后变短
3.当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时,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最接近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核心专题突破仿真模拟训练:区域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小题。
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A.春季的东南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答题仿真演练:运用内外力作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答题仿真演练:水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单位:℃)分布,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③处洋流流向主要取决于( )
A.地转偏向力 B.水温特征
C.盛行风向 D.陆地轮廓
2.导致图中①处等温线分布比②处明显密集的原因是( )
A.①处寒暖流作相向流动 B.①处寒流流经
C.②处寒暖流作相向流动 D.②处暖流流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答题仿真演练:地理事物空间布局的分析评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小题。
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十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Ⅰ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Ⅱ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图Ⅰ
1.欲使直径为0.1 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 cm/s B.0.5 cm/s
C.0.7 cm/s D.30 cm/s
2.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颗粒直径(mm) | 河流流速(cm/s) |
P | 0.02 | 200 |
Q | 20 | 7 |
A.侵蚀、搬运 B.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 D.搬运、侵蚀
3.能够反映图Ⅱ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