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3月3日,为期40天。

材料二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指出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流向。

(2)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人口流入和流出地区分别产生的可能影响。

【答案】(1)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中、西部向东部

(2)对于流入区: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有利: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

不利:造成劳动力流失。

【解析】(1)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主要流向是由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中、西部向东部

(2)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人口流入和流出地区都有利和弊两方面的影响。

对于流入区: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利-----人口增加,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加重环境压力

对于流出区:有利-----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不利---造成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特点及影响。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受经济因素影响,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主要流向是由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中、西部向东部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人口流入和流出地区都有利和弊两方面的影响对于流入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是人口增加,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加重环境压力。对于流出区的有利影响是可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不利影响是造成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海南岛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A. 中间低,四周高 B. 北高南低

C. 中间高,四周低 D. 两高东低

2P处为海南岛莺歌海盐场,其形成原因是

A.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对流强烈,蒸发旺盛,对晒盐有利

B. 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多晴天,曰照时数多

C. 海水盐度低,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D. 海湾滩涂多,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3海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有

①开放的特区,拥有优惠的政策②开发较早,科技水平高,工业基础好③地处热带地区,海域辽阔,资源丰富④多优良港口,靠近国际深水航道,海运便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2008年)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④①③②

2】【2该国可能是

A. 芬兰 B. 美国 C. 巴西 D. 印度

3】【3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 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 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超过第一、二产业

D. 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
A.遮挡风沙
B.遮阳挡雨
C.防外人跌入
D.美化建筑
(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几个地区①②③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乳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区是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东南亚 D. 西欧

3提高该地农业生产商品率的主要途径是

A.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B. 扩大耕地面积 C. 加快机械化发展 D. 控制人口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晰可见。每年国庆节前后,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下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是

A. 该山的西南 B. 该山的东南 C. 该山的西北 D. 该山的东北

2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A. 植树节前后 B. 五一劳动节 C. 教师节前后 D. 元旦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下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 )
A.增加
B.减少
C.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2)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
B.气候变冷
C.地形抬升
D.土壤贫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I、II、III、IV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1)III(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 )
A.盛行西风
B.东北信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 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 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 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 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 第二产业向东南 B. 第二产业向东北 C. 第一产业向东南 D. 第三产业向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