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形式之一,是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向深挖。一般窑高3米、宽3米、深6至8米,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窑洞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形成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地形D.土层
【2】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表现在
A.通风透气B.保温隔热
C.宽敞明亮D.出入方便
【3】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其中不包括
A.节约淡水资源B.节约生活能源
C.减少土地占用D.减少建材消耗
【答案】
【1】D
【2】B
【3】A
【解析】
【1】黄土高原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黄土土层深厚是窑洞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土层是黄土高原形成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的主导因素,D符合题意;气温、降水和地形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窑洞民居的产生和修建,但不是基础条件,与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和地形相似的其它地区并没有产生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这说明这些因素不是形成窑洞的主导因素,排除A、B、C。故选D。
【2】材料信息表明,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向深挖,因此传统窑洞很难具有通风透气、宽敞明亮、出入方便的特特点,这些不是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排除A、C、D;窑洞位于土层之中,地下土层升温慢、降温慢,因此窑洞具有保温隔热功能,这是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主要表现,B符合题意。故选B。
【3】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并不能节约淡水资源,因此窑洞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不包括节约淡水资源,A符合题意;窑洞隔热保温效果好,对保暖和降温要求少,从而节约因保暖、降温所消耗的生活能源,B不符合题意;窑洞建在陡坡地下,占用地表土地面积小,窑洞顶上还可以作为农业用地,从而节约土地,C不符合题意;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几乎不需要支撑架构,从而节约建材,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窑洞的挖掘方法: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滑,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泥窑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高科技力量雄厚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
【2】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B.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指出影响图中②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该作用在什么季节强度最大?
(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4)图中河流以什么补给类型为主?河流径流特点是?
(5)若当地大量砍伐树木,对水循环产生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9年10月25日,我国首个海外独资超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二期项目(如下图)正式投入运行。工程施工中的建筑物部分采用装配式建设,装配式是指建筑物主结构的柱、梁、地板、墙板均在工厂预制,在相关的连接处预留或预埋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输电工程建设难度影响较小的是( )
A.地形多变B.气候湿热
C.人文差异大D.输电线路长
【2】工程建筑物采用现场装配式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投资B.便于运输
C.方便保养D.缩短工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2】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域B.红海
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
【3】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B.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都相同
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相同
D.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实现。
(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________ ;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雾的形成需要无风或微风、大气状态稳定的气象条件。下图为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M区常形成雾,其原因是
A. 年降水量大 B. 信风带来水汽 C. 受洋流影响 D. 空气对流旺盛
【2】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沿海地区
A. 渔业资源增多 B. 大气降水增加 C. 洋流性质改变 D. 海水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欧洲7月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hPa)。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M、N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
A. 1 018 1 014 B. 1 014 1 016
C. 1 016 1 016 D. 1 016 1 014
【2】N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 气压带季节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海区内岛屿众多 D. 大规模污染物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8月 D. 12月
【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 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 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 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