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
B.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和寒带风暴潮三种类型
C.海啸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
D.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下列题。
(1)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②澳大利亚大堡礁③大兴安岭森林④西湖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 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A.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B.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 产业转移的影响 D. 交通条件的改善
【2】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A. 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B.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C. 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D.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秋季我国东部平原粮食产区常有农民在田间焚烧秸秆,导致烧死地表中的微生物,使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破坏土壤生物系统的平衡,导致土壤板结。
说明秸秆焚烧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合理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4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1)简析我国南方地区土壤污染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2)为什么说“土壤污染比大气污染、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白露”(9月8日前后)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白露一到,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季已过,凉爽的秋季将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物候学标准米看,连续五日均温稳定在22℃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但我国东部各地的入秋时间不尽相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植被覆盖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太阳辐射
【2】诗经有云: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白露”节气一到,清晨多露水的原因主要是
A. 夜间地面辐射弱 B. 白天太阳辐射弱
C.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D. 白天大气辐射弱
【3】“一夜西风一夜凉”是华北地区白露节气过后天气的真实写照,与之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 暖锋 B. 冷锋 C. 准静止锋 D. 气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
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②农民工年龄偏高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
A.加剧了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
B.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C.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D.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事件,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使人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