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贺兰山植被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小

1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A.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B.贺兰山冰雪融水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C.海拔低、地形平坦广阔

D.黄河水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关于图中贺兰山植被带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1——草原B2——荒漠

C3——针叶林D4——积雪冰川

【答案】

1D

2C

【解析】7题,宁夏位于西北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但黄河流经宁夏平原,为其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使其成为“塞上江南”;夏季宁夏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贺兰山海拔只有3556米,不会形成冰川;通过图例,宁夏平原海拔在1500米左右,海拔并不低。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贺兰山西侧为沙漠,东侧为温带草原。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规律可推断出1自然带为荒漠带,2自然带为草原带,3自然带为针叶林带,4自然带为高山荒漠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速生桉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其特点之一是“疯长”,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国外桉树轮伐 周期一般超过 8 年。我国于上世纪 70 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引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速生桉人工林遍 布于山坡,该区也建立了大规模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工业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各地却掀起了 “禁桉”风潮:认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下图为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分布及广西某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图。

(1)指出我国桉树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寸草不生”,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近年来,广西多地掀起了“禁桉”风潮,但也有人反对“禁桉”,请你为反对“禁桉”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2015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地区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小

12015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

A.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分别是藏、贵

B.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分别是辽、秦

C.东部经济带各省区快于西部经济带各省区

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

2各地区增速存在差异,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黑龙江、辽宁接受产业转移②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江苏、山东、广东高新技术发展迅速④江西、湖南面临资源问题,工业发展受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正确的是

A. 我国四季的划分属于天文四季 B. 我国3、4、5月为春季

C. 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为北热带 D. 南寒带的范围大于热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北京市密云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密云县()

A.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山区地形雨较丰富

D.聚落集中在山前冲积区

2图中()

A.潮河的含沙量低于潮白河

B.白河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C.潮白河与密云水库流域面积一致

D.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题。

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 a B. b C. c D. d

2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 Z>Y>X B. X>Y>Z C. Y>Z>X D. 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年等降水量产生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西南季风 B. 地形、东南季风 C. 洋流、东北季风 D. 洋流、西北季风

2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A. 平原 B. 河谷 C. 绿洲 D. 高原面

3图示区域的清洁能源有

①太阳能 ②地热能  ③潮汐能 ④水能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株洲市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

A. 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沿铁路延伸 B. 城市的空间形态沿垂直于铁路延伸的方向延伸

C. 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D. 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沿河流延伸

2株洲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 B. 交通方式和线路发生了变化

C. 国家城市发展的政策发生改变 D. 当地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