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14年5月11日深圳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累计降雨226毫米,暴雨期间,2500辆汽车被淹,约50处片区发生内涝,组团到深圳“看海”被网友竞相调侃。“暴雨致涝”问题再一次把公众舆论聚焦在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身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次内涝的形成与下列人类活动无关的是
A.城市人工绿地面积增多,使地下水位上升
B.城市空气尘埃多,增加暴雨形成几率
C.城市“热岛效应”,使大气对流运动增强
D.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地表下渗能力弱。
小题2:面对城市内涝,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整治河道和排水管网
B.增加城市用水,防止雨水过多
C.增加排涝设施和调蓄能力
D.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小题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出现了“民工荒”,其主要原因是
A.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
B.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西部、东北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
C.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萧条,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D.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用工数量减少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试题分析:
小题1:城市人工绿地面积增多,使地下水位上升,雨水下渗多,与内涝无关,A对。城市空气尘埃多,降雨凝结核增多,增加暴雨形成几率 ,B有关,错。城市“热岛效应”,使大气对流运动增强,气流上升强,降水多,C有关。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地表下渗能力弱,地表径流量大,排泄不及时,形成内涝,D有关。
小题2:整治城市内涝的措施包括,整治河道和排水管网。增加排涝设施和调蓄能力。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措施。A、C、D都可行。增加城市用水,不能防止雨水过多,解决内涝问题,B不可行。
小题3:出现了“民工荒”,主要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西部、东北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的民工减少,B对。珠三角经济水平高,工资水平高,工作环境好,A错。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较发达,不需要大量体力型的劳动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C错。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用工数量减少,素质要求高,D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长江下游地区某县城城市用地现状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城市地域形态是       式,形成这态的主要原因是                                       
(2)该县城地价的变化特点是                              ,由此可见影响该县城地价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3)A工业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化工企业,至今滞留原地的原因是                                               
(4)简述A企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完成15~16题。

小题1:2006年2月26日,全球人口总数突破65亿。世界50亿人口日出现在
A.60年代B.70年代
C.80年代D.90年代
小题2:从1950年至2000年的50年时间里,世界乡村人口大约增加了
A.32.5亿B.14.5亿
C.17.5亿D.10.5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星城。读下图回答下列两题。

小题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
小题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鬼城”通常指入住率低、空置率高、处处高房耸立的无人之城。这种现象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而频频出现,“鬼城”现象反映了城镇化突出的问题是(  )
A.工业化快于城镇化B.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C.土地资源利用率高D.城市文明的扩散过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上海市阴天日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海城区阴天日数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A.离海洋近,降水量大B.气温高,空气上升成云致雨
C.水域广阔,水汽丰富D.绿地多,空气中固体杂质少
小题2:自形成以,上海城市等级不断提高,其最重要的原因足
A.气候温暖湿润B.平坦开阔的地势
C.发达的海陆交通D.矿产资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左图是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城市热岛强度(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日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城市热岛强度随某一因素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信息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热岛效应显著B.各时间段晴天热岛效应都强于阴天
C.热岛强度与天气状况无关D.最强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小题2:右图中的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A.绿地面积B.建筑物面积C.工业化程度D.汽车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利于生态城市目标实现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提倡建设节能建筑 
②修建绿色交通 
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