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东北地区图,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图示区域均为外流区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小题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降水丰富,水田农业发达D.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小题3:与我国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的是(  )
A.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试题分析:
小题1:据图可知:甲地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为我国陆地最东点,所以A错;漠河在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B错;我国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所以C错;凌汛发生的条件:1、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所以D正确。
小题2: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所以A正确;有大陆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所以B错。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是旱地农业为主,所以C错;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所以D错。
小题3:我国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大致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所以B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下表分别是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

(1)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____地,试分析原因。(8分)
(2)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_____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以及①②③三地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地点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均降水量

-24℃
20℃
402㎜

-20℃
23℃
280㎜

-14℃
24℃
105㎜
 
小题1:该省区的自然带主要是
A.森林带B.森林草原带C.草原带和荒漠带D.荒漠带
小题2:下列民居在该省区广泛分布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            山脉     C、             山脉    F、              
甲、            平原   乙、            平原(5分)
(2)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3)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                                        
                   。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境内年均温、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横轴表示南北或东西向,字母n表示经度或纬度. 符合该省(区)地理特征的是
A.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城镇、村庄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D.该省区境内均为内流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洪涝灾害B.乙——土壤肥力
C.丙——灌溉水源D.丁——生长积温
小题3:丙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小题4:③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两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图甲中①、②两区域灾害严重的共同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________  省(简称)境内。(2分)
(2)简述黄河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3分)
(3)试分析“旱腰带”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4分)
(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3分)
(5)黄河中游地区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对河流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请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某地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形区是(   )
A.太湖平原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
小题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C.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