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北半球不同大陆的西岸,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性质
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答案】
【1】C
【2】A
【解析】
【1】图中显示,甲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行温暖湿润的西风,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项C正确。温带草原带应位于温带内陆地区,与图中甲位置不符,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应分布在60°~70°N之间,与图中甲位置不符,B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应位于30°~40°大陆西岸,与图中甲位置不符,D错误。
【2】甲自然带主要在西风影响形成的,该纬度的北半球大陆只有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欧大陆的西岸以平原为主,西风影响范围大,导致该自然带向内陆深入较深,而北美大陆的西岸高大山脉逼近海岸,西风受到阻挡,影响范围小,导致该自然带仅分布在海岸线附近,因此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选项A符合题意。两地洋流性质为以暖流为主,排除B。两地均全年受西风影响,大气环流相似,排除C。两地均位于大陆西海岸,海陆位置相似,排除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茵莱湖位于缅甸掸邦高原(左下图), 湖面海拔约900米,湖区浮岛和水上人家(右下图)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我国北方游客多在每年1-2月份前往菌莱湖旅游。
简析1-2月份茵莱湖景区对我国北方游客吸引力强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国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2】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 大兴安岭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四川盆地
【2】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 降雪量大B. 积雪消融快C. 枝叶繁茂D. 多大风
【3】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 增加融雪量B. 减少融雪量C. 降低汛期水位D. 缩短汛期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大
D. 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给下图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________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__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在下图中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________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________ 处等压面向下弯曲,________处等压面向上弯曲。(填“高压”或“低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左图为“瓶子树”景观图,右图为南美洲地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
A. 4月-9月B. 6月-9月C. 7月-8月D. 10月-次年3月
【3】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
C. 洋流D. 海陆位置
【4】“瓶子树”奇特的模样与功能是气候、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适应性B. 开放性
C. 差异性D. 整体性
【5】甲-乙-丙-丁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和叙利亚北部部分地区有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每间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而成,从高处俯视,土塔并排组合起来像蜂巢一样,所以被称为“蜂巢屋”(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文推测“蜂巢屋”分布区的气候特征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 冬寒夏热,日较差大,降水稀少
C.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D. 全年炎热干燥
【2】“蜂巢屋”的土塔每半年需维修一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为了保持土塔的新貌B. 维修以增加当地收入
C. 因雨水冲蚀部分墙体D. 当地的传统习俗
【3】每间“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组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抵御冬季风B. 增大室内空间C. 军事防御D. 减弱太阳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A. 海水堆积 B. 风力堆积 C. 冰川堆积 D. 流水堆积
【2】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A. 3月~7月 B. 6月~10月 C. 8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