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出 | 日落 | 正午标杆影长 |
第一天 | 7:23 | 17:34 | 182 cm |
第二天 | 7:22 | 17:35 | 180 cm |
第三天 | 7:21 | 17:36 | 178 cm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 B.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
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远日点 | D.射入屋内的阳光面积达全年最小 |
A.非洲热带草原草木枯黄 | B.俄罗斯北部有候鸟迁入 |
C.我国西南山区易发生泥石流 | D.吉林松花江适宜观赏雾凇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一直不变 | 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 |
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 | D.先朝北后朝南 |
A.16小时 | B.12小时 | C.20小时 | D.24小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吸收作用 | B.散射作用 | C.逆辐射作用 | D.反射作用 |
A.AB弧为晨线的一段 |
B.AC弧上各地时间均为6∶00 |
C.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 |
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甲地较丁地地转偏向力较小 |
B.自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方向是:先东南后东北 |
C.乙地较丙地线速度大 |
D.甲、乙较丙、丁昼长年变化大 |
A.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则甲地较丙地降水量丰富 |
B.若甲、乙经度差为60°,则丙、丁两地间的最短距离约为6660千米 |
C.甲、乙两地每年各有一天为极昼或极夜 |
D.若甲、乙位于欧亚大陆上,则乙地一定是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
A.此时巴西高原一定草类茂盛 |
B.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珀斯此时期最为炎热干燥 |
C.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好处于伏旱季节 |
D.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可能受到台风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11日9时38分 | B.10日9时38分 |
C.12日1时38分 | D.11日17时38分 |
A.①②之间 | B.②③之间 | C.③④之间 | D.①④之间 |
A.正北的天空,没有变化 | B.正北、头顶、正南的天空 |
C.正南的天空,没有变化 | D.正南、头顶、正南的天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20小时 | B.16小时 | C.8小时 | D.4小时 |
A.移动方向始终与Q点不同 |
B.纬度最高为90°,最低为0° |
C.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D.直立物体日影位于西北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地点 | 年日照时数比较(多/少) | 原因 |
甲处 | | |
乙处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