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
A.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比南方短
C.南方气候比北方潮湿
D.北方平原比南方开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中心表示极点.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A、B、C、D字母表示的北半球节气,正确的是( )
A.A﹣夏至日
B.B﹣冬至日
C.C﹣春分日
D.D﹣秋分日
(2)有关图中各时间段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至B,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B.B至C,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C.C至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D.D至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尔盖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位于四川、青海、甘肃等3省交界处,数高原寒带湿润季风气候。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张爱萍将军所写的“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开挖排水沟,盲目扩大牧场,加之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若尔盖沼泽萎缩,土地板结、硬化,风沙蔓延。下图示意若尔盖草原沼泽区和红军长征路线。
(1)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绿原无垠漫风烟”的成因。
(2)说明红军穿越草地“难”的自然原因。
(3)试分析若尔盖草原风沙蔓延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因受沟谷侵蚀影响,塬面的面积正在缩小。
指出沟谷侵蚀对塬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纬度低,热量充足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⑤陆地面积宽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质构造图回答.
(1)从地质构造上看,D地属于构造,分析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
(2)A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地形),喜马拉雅山、泰山、阿尔卑斯山的构造与A相似的是 . B处往往形成地貌,如我国的 .
(3)C、D两处适宜修建隧道的是处,适合找油气的是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盛行风发生的时间和主要成因是( )
A. 1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1月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C. 7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7月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2】7月控制乙地的气压系统属于(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现有5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分别是台湾嘉义、花莲,广东封开、从化、汕头,是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在每年某一特定时刻,游客都可观察到阳光从北回归线标志塔顶部的圆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游客想要在广东汕头( 113°28′E)观看这一景象的最佳观赏时间是( )
A. 3月21日,北京时间12时15分
B. 6月22日,北京时间12时26分
C. 9月23日,北京时间11时34分
D. 6月22日,汕头地方时11时34分
【2】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直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 )
A. 属于长波辐射 B. 到达地面的强弱受天气影响大
C. 来自太阳的色球层 D. 是地球上各种能源的根本来源
【3】元旦A大洲迎来了中国游客,旅游期间可见( )
A.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 日出方向为东偏北
C.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D. 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所示地区
A. 东部适宜发展林业 B. 西部适宜种植水稻
C. 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D. 西部适宜种植小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