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苹果产区。苹果春华秋实,花期、生长期、产量和质量都受气候影响较大。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期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和糖分积累。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略图

(1)据统计,青岛发生寒潮的年均次数少于A地,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2)从气候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烟台苹果单产和质量远胜于A地的原因。(6分)

(3)简要分析图示区域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3分)

(1)青岛西北的低山丘陵阻挡了北方的强冷空气,加之地处沿海,纬度较低,削弱了强冷空气的影响,寒潮次数少(2分);A地北侧为平原,有利于强冷空气侵入;东南为低山丘陵,有利于强冷空气滞留,加剧了强冷空气的影响;寒潮次数多(2分)
(2)与A相比,烟台的气候受海洋影响更加明显(2分),春季升温慢,春季受气象灾害的危害少(春旱少)(或春季升温慢,苹果开花晚,避开了春寒等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2分);秋季降温慢,霜期迟,苹果生长期长,利于苹果的高产和糖分积累(2分);
(3)西北:以冲积平原为主,水土条件优越,可以发展种植业(1分);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发展林果业(1分);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海洋渔业(1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高三文综地理部分 题型:综合题

(3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1所示:

材料二 图12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13为图1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材料三  图为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分)
(2)说出图1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12分)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10分)
(4)根据材料三,判断表示甲坡的是______曲线(2分),判断的理由是:(4分)
夏季甲、乙两坡面400m~800m,气温较低的_______(2分),其理由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安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公约第18次缔约大会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在西亚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

材料二:整个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摄氏度。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图)

(1)联合国气候公约第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    (提早或延迟),其正午日影朝    ,影子逐日变    

(2)读图1,与2006年相比,2007年阿拉斯加州该小镇沿岸的海冰融化量急剧    变大或变小)。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增多或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气温      

(3)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并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河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示意我国汉江流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4分)

(2)结合汉江流域地理特征,分析修建丹江口大坝主要作用。(3分)

(3)说出该区域城镇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  图是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特点。(8分)

(2)说出20世纪末江苏省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小城镇空间分布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3)现代城市在提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饱受“城市病”的困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高三6月热身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吐鲁番地区四个气象观测站的分布图和四个气象观测站4天最高气温对比观测结果图

材料二:2008年11月,地质勘探部门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的沙尔湖新发现一处预测资源量230亿吨特大型煤田。煤田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煤田可采煤层13层,可采总厚度169.69米,含煤系数为29%,最厚煤层的单层厚达141.91米,煤质具有低硫、低磷、低灰分、发热量高、有害元素相对较低等特征,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材料三:国家规划建设的750KV高压线路途经鄯善县。

(1)一般来说,四个气象观测站每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分析其原因?(9分)

(2)据图分析吐鲁番地区日最高气温的分布特征?历史上,吐鲁番气象观测站两次出现47.7℃的高温,请结合图中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艾丁湖底可能达到的最高气温?(9分)

(3)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著名瓜果之乡的有利自然原因。(3分)

(4)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开发鄯善县境内的沙尔湖煤田的优势区位条件。(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