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 大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 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

D. 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 水分差异 B. 热量差异 C. 地形差异 D. 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答案】

1B

2A

【解析】

1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A说法正确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B说法错误;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C说法正确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干旱程度增强,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不足50mm,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除少数旱生灌木,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D说法正确B。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降水递减,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mm——400mm,形成草原景观;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在50mm——200mm的地区形成荒漠草原景观;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形成荒漠景观。西北地区受水分条件制约,植被景观自东向西表现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过渡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北方寒冬、雾霾袭来时,海南便是天堂。据海南省老龄办统计,全国各地到海南休闲、养生、养老的候鸟老人有110万人左右,使得养老机构成了热门生意。

1分析候鸟老人的涌入对海南地理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 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D. 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关于林业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 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 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 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1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地荒漠化 B. 酸雨 C. 水土流失 D. 气候变暖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问题在于

A. 植被破坏 B. 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 环境恶化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区 B. 它处于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区

C. 它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 D. 它处于从森林向荒漠过渡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省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有( )

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趋紧
劳动力成本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
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有( )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加强规划与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 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3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A. 沼泽、滩涂、雨后的草地 B. 河流、湖泊、广场的喷泉

C. 水库、沼泽、滩涂 D. 稻田、河流、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 B. 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C. 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 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耕地

24

153

559

104

林地

195

456

93

139

草地

402

157

107

338

其他

163

314

241

419

【1】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 B.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

【2】甲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水稻种植业 B.乳肉畜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3】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

国土面积小于丙国 山区面积广大 干旱半干旱面积广 人口密度大于丙国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