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6月23日至10月23日,挪威人奥斯兰和他的团队利用一艘帆船完成了环北冰洋的航行,有力地说明北极冰融化的程度。
(1)6月23日帆船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出发,其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说出该渔场的名称及主要成因 。
(2)当他们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域航行,途中看到典型的峡湾地貌景观,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3)简述第②段航行期间经过的沿岸陆地所属的干湿地区及成因 。
(4)奥斯兰选择6—10月进行环北冰洋航行的原因 。
(5)第②段航行期间帆船速度明显放慢的原因是 。
(6)试描述在第②到第④段航行期间摩尔曼斯克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
(7)2011年5月奥斯兰在“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提到:“1990年我和两位朋友进行第一次极地探险。那个时候,冰盖比较厚实,经常能看到3到4米厚的冰盖。然而到了2007年我们重访北极地区,测量冰盖的厚度,得到的结果是多数地区在1.5到2米之间。” 北极冰大量融化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事实依据,有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对流层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解释温室气体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 。
(8)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台风影响的变化,简述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缓解温室效应的对策。 。
【答案】(1)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
(2)冰川作用形成。
(3)湿润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蒸发量仍然小于降水量。
(4)夏季气温高,白昼时间长。
(5)航线前进方向是自西向东,而风向是极地东风带控制,所以逆风而行速度明显变慢。
(6)摩尔曼斯克在第②到第③段航行期间昼长夜短,且昼渐短,至9月23日昼夜平分;此后第④段航行期间摩尔曼斯克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7)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放射能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能使大气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并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导致近地面气温升高,而失散到宇宙的很少,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8)①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会使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地盐碱化等。②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范围扩大,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对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
【解析】
(1)结合图示可知,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海域的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北海渔场,该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2)西欧的峡湾地貌景观是地质史上的冰川作用特别是冰蚀作用形成的。
(3)第②段航行期间经过的沿岸陆地为亚欧大陆北部沿海地区,该区域降水较少,但该区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蒸发量仍然小于降水量,故该区域所属的干湿地区属于湿润区。
(4)环北冰洋地区纬度高,终年严寒且冬半年昼长短,黑夜期间航线更为艰险,而6—10月期间,是环北冰洋地区的夏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航行条件相对较好,故奥斯兰选择6—10月进行环北冰洋航行。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第②段航行期间航线前进方向是自西向东,而风向是极地东风带控制,所以航船是逆风而行,故其速度明显变慢。
(6)摩尔曼斯克在第②到第③段航行期间,也就是从7月28到9月6日,其中从7月28到9月23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航程沿线昼长夜短,且昼渐短,至9月23日为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沿线地区昼夜平分;此后第④段航行期间,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不断向南移动,摩尔曼斯克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7)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经削弱后被地面吸收,地面再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放射能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长波辐射,温室气体的增加,能使对流层大气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获得热量增多,增温多,大气辐射尤其是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近地面获得热量增多,导致近地面气温升高,散射到宇宙的很少,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8)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台风影响会随全球变暖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岛屿和低地,海平面上升,水循环受影响,会使导致地面的排污系统失效;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出现海水倒灌,引起土地盐碱化等。全球气候变暖将影响气候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大洋环流异常,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范围扩大,台风灾害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应对全球变暖需要从减少温室气体入手,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植树造林消耗部分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是个全球问题,其治理需要加强国际间合作。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气运动演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原理:实验中,用蜡烛作热源,目的是形成温差。从实验中知道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同时,利用蚊香片观察到烟是明显地从侧边小瓶飘进大瓶。
实验步骤:
①点燃蜡烛,让其平稳固定在一足够大的平面上,如课桌;细心观察此时蜡烛火苗的形态。
②用大瓶的底部罩住蜡烛,让蜡烛置于大瓶中缓缓燃烧。再次观察蜡烛火苗的形态是否发生变化。
③同时点燃蚊香片后弄灭,让其冒烟,同时让烟在侧边飘。此时可观察到烟被风吹进大瓶,又从大瓶口流出。
材料准备:打火机一个、蜡烛一根、大小可乐瓶子各一个、小刀和剪刀各一把、蚊香片和镊子一把。
制作步骤:首先,用小刀和剪刀把大小可乐瓶的底部剪开,整理平稳:然后在大可乐瓶的侧面中部位置挖开一个小口,该口大小可根据小可乐瓶子的开口位置大小为准绳,因为小可乐瓶要像图中所示那样从侧面插入。考虑大瓶内空气的密封程度,在大小瓶子的接驳口处,可用点燃的蜡烛环绕滴一圈蜡油,让其凝固使这个小口不至于漏气。另外,因为操作的需要,大瓶子的瓶盖要弃掉,让空气从这个地方流通。
(1)此次大气运动的实验演示,依据的大气运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可以看出,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在下面图上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运动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科考队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区域,考察发现: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 mm;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周围岩石性质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区域及沿ab两地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员发现图中海岸山脉西部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推测其形成原因为该地区( )
A.常年高温多雨,水汽较充足
B.荒漠广布,沙尘暴多发
C.沿岸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
D.工业发达,雾和霾严重
【2】P地与M地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
A.雨水、湖泊水B.积雪融水、地下水
C.雾水、地下水D.冰川融水、河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下左图)”,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为__________天气系统。
(2)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是:B__________,C _______,常年受C影响下形成_____气候,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3)此时⑤地的天气状况为____,之后将经历_______天气。
(4)此时②地吹____风(风向),其风力比⑤处的风力要___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示意北半球部分高纬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约为( )
A.6年B.22年
C.15年D.11年
【2】太阳黑子数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为( )
A.二者正相关B.二者负相关
C.周期大致相同D.二者无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A.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长治白昼时长达到最小值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远日点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A.甲乙之间的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的海沟、海岭
C.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高原D.甲丁之间的海沟、岛屿
【2】甲板块
A.参与了地质循环B.漂浮在莫霍面上
C.周边多地震活动、少岩浆活动D.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分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C气流来自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气压中心),亚欧大陆东部盛行________季风(风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要求各国为解决气候问题展现出更多“政治意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B.水稻生长北界南移
C.南极冰川北界北移
D.全球降水普遍增多
【2】会议召开期间,控制马德里的气压带或风带为
A.副热带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东北信风带
D.盛行西风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