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行政区B.自然带C.热量带D.干湿地区
A

试题分析:具有明确边界的区域最典型的是行政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知识性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材料二:呼包鄂附近区域图

材料三:2011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值增加值构成图

(1)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                                  
其形成的原因是                                     。(2分)
(2)河套平原形成“塞上米粮川”优势条件是          ,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人为原因是                    。(3分)
(3)简述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
(4)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                          
                ,理由是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贺兰山山麓地区的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
材料二  Q、R两地资料对比表
地点
纬度
海拔高度(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mm)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小时)

47°N
20l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Q
38°N
1111
—8.4
23.3
1.2 
42.2
193.7
2975.7
(1)冬季宁夏Q地区比法国R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试分析原因。(4分)
(2)每年初冬和早春,河流在P处容易决堤泛滥,简述引起该现象的原因。(4分)
(3)简述Q地区葡萄种植与法国葡萄园相比的有利条件。(4分)
(4)如果Q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什么环境问题?并说明理由。(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 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图中C是指三大江河中的___。(4分)
(2) 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6分)
(3) 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8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格是图中A、B、C 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倾)
粮食单产(吨/公倾)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8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是                ,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是                        。(6分)
(2)材料中全国粮食总产量如何变化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如何变化         ,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6分)
(3)AC两省属于泛珠三角区域,试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两省城镇化发展的?(6分)
(4)针对图中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提出该问题治理的对策。(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该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表2: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影响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________;N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6分)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4分)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乍得湖水系支流集中分布在湖泊的________,径流季节变化________是该水系突出的水文特征?请简要说明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的特点及原因?(4分)
(2)近年来,该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3)本地区人口的增长较快,说明由此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如图中斜线所示),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如图)。

(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4分)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3分)
(3)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重要的是考虑(1分)
(4)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