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90~2009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 ①②③④⑤地区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 B.农业科技投入增加 |
C.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 D.农业人口数量增加 |
A.⑤ | B.⑦ | C.⑨ | D.? |
A.蓄水保肥 | B.用于人和农业机械等通行 |
C.划分耕地 | D.栽培植株矮小的经济作物 |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这些地区由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说明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消费量不变或者减少。从这点考虑,D项错误。由省区轮廓可判断出是江苏省,江苏省位于东部平原区,未开垦耕地不可能太多,故而A错误。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使旱涝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减小,从而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对粮食商品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小题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被占用的耕地大面积减少,从而使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会促使城市周围的农业结构向城郊农业发展,也就是说蔬菜、花卉的种植会增加,导致粮食产量降低。结合上面分析,观察图像,?地区由原来的一般余粮区转变为严重缺粮区,说明城市化速度很快。
【小题3】图片显示,①地是旱地,?为水田。两者相比,后者的田埂主要为蓄水保肥。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小题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D.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 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C.岩浆岩、沉积岩和沉积岩 | D.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
A.流水地貌 | B.黄土地貌 | C.喀斯特地貌 | D.风成地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按照2013年公布的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赣州、九江两市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下图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
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
D.大城市形成过程一般是a→b→c |
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 |
B.优化产业结构,适当关停或转移污染企业 |
C.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
D.减少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 |
A.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 |
B.建设环鄱阳湖城市带,提高城市化水平 |
C.把九江建设成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 |
D.引导赣州人口和产业向浙赣(沪昆)线、鄱阳湖生态城镇群聚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初级产业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近五年来由于降水极少,澳大利亚已经面临“百年大旱”。3年前,权威人士就提出“若没有足够的雨水,则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停止农地灌溉”的措施一旦执行,影响最深远的地区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国际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
A.③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 |
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的多 |
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
D.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 |
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 |
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
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 |
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省区 |
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 |
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 |
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的变动是负向 |
A.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分布在能源地 |
B.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是植树造林,生态改善 |
C.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开矿,植被破坏 |
D.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2013年2月12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导致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 B.交通 | C.政治 | D.社会 |
A.广东交通通达度较北京高 |
B.长三角的产业层次较珠三角高 |
C.武广铁路运输压力较京沪线小 |
D.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较湖南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日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 | B.4月1日 |
C.7月1日 | D.10月1日 |
A.10小时 | B.11小时 |
C.13小时 | D.14小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12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 《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 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 (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台风 |
B.“ 一核”是指郑州及其周围相邻市区为主 体的核心区域 |
C.四个发展轴经过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两带分别是沿长江和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地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