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浏览线路如下图所示。四条浏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B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特征。图示地形剖面图反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故只有乙线穿过三级阶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小题2:利用各自优越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
A.淡水养殖业B.甘蔗种植业
C.甜菜种植业D.造纸和化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
A.平原、丘陵面积广阔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两个湿地分布如图5所示。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大牧区之一——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材料二:2011年入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鄱阳湖水位创60年历史新低,环湖城市供水受影响。鄱阳湖的位置示意如图6

(1)、根据材料一,分别解释图5中A和B沼泽地的成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鄱阳湖水位创历史新低的原因(4分)
(3)、湿地面积的减少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第问题。

小题1: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走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小题2: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 每空1分)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1)由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地区。
(2)A、D两区的天然分界线是                                       。
(3)A区能源资源优势是           丰富,商品粮基地是                      
(4)D区矿产资源优势是            ,能源优势是               
(5)B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6)C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该区优势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遮野的石旮旯(表示“狭窄偏僻的地方”
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该区域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二:人县人口密度约150人/平方千米,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早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材料三A县的气候资料

(1)结合材料,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成因。(4分)
(2)该区域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
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3)据材料二可知,A县经常遭遇早灾威胁,分析其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