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差逐渐变小
B. 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 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2】下列对图中所提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判断正确的是
A. 英国的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 德国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C. 波兰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
D. 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 ℃等。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图。
简述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某四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1】四个地区中,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2】关于④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高度发达B. 是传统的农业区域
C. 城市化水平较高D.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因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压高低与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 甲地气压高于丙地
C. 甲、丙之间气流下沉
D. 丙、丁之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2】【2】下列地理事物的出现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
①塔里木河出现断流 ②长江处在汛期 ③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明显向北凸 ④中纬度海洋上等温线明显向高纬凸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高原属季风气候区,说明高原夏季风及成因。(4分)
(2)简述A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特征。(4分)
(3)在发展耕作业方面,试从气候方面分析A所在国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20℃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
A. P1、P3B. P2、P3
C. P2、P4D. P1、P4
【2】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气候冷湿B. 水源不足
C. 光照不足D. 市场狭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加快,城乡劳动人口发生较大变化。下图为2002-2050年我国总人口与城乡劳动人口变化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人口增量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B.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C. 人口总量减少导致壮年人口减少D. 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出生率低
【2】为了减缓我国即将出现的城市劳动人口负增长问题,最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A.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B. 延迟职工退休年龄
C. 加快城镇化进程D.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 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 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B. 推广水稻种植
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 扩大耕地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山地为
A. 太行山B. 武夷山C. 巫山D. 秦岭
【2】属于乙地区优势经济作物的是
A. 水稻B. 茶叶C. 香蕉D. 棉花
【3】丙地区为我国酸雨常发区之一,其自然原因是
A. 纬度低,对流运动显著B. 河网密布,径流丰富
C. 地形较封闭,阴雨天多D. 人口多,城市化水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