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早晚不同
C. 南北温差大 D. 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早晚不同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 丙丁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C. 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 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83米
2.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直达山顶(492 m处1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A. 从甲处到山顶 B. 从乙处到山顶
C. 从丙处到山顶 D. 从丁处到山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下图),图中箭头为人口迁移方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B. 婚姻因素 C. 水利工程建设 D. 文化因素
2.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迁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 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 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近距离分散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春运旅客主要属于 ,春节前人口的主要流动方向为 。( )
A. 国际人口迁移 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B. 国内人口迁移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C. 省际人口迁移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 人口流动现象 城市→农村,城市→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 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 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 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 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
A. 水资源 B. 矿产资源 C. 消费水平 D. 科技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反映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的时间约在( )
A. 1850年前后 B. 1870年前后 C. 1910年前后 D. 1890年前后
2.从长远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将进入( )
A. 化石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B. 非可再生资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C. 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D. 生物能源为主的多样化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30°E B. 0°,60°E
C. 30°E,30°W D. 0°,120°E
2.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 10时,12时 B. 12时,16时
C. 14时,16时 D. 18时,18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大陆东岸的某河段图,右图为左图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势北高南低 B. 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C. 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D. 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南半球 B. 全年流量变化小
C. 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D. 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