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和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矿物燃料大量燃烧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 和 地区。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2)干旱 半干旱
(3)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4)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5)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解析】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为矿物燃料大量燃烧、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会引起植被减少,左上角为矿物然大量燃烧,引起二氧化碳增加,气候变暖变干;过度开垦会引起土质疏松,左下角为过度开垦,中间为过度放牧。
(2)从图中看,沙尘暴发生在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3)结合图可看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4)我国冬季风为西北风,沙尘暴路径受冬季风影响。
(5)沙尘暴现象增加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以极点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 90°E,6:00 B. 90°W,6:00 C. 90°E,18:00 D. 90°W,18:00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m日22点 B. m日16点
C. (m+1)日14点 D. (m+1)日8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22.7%。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有人在裸露的红壤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我国红壤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和 气候。
(2)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产生这一生态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
(3)据材料二,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下图示意某海域8月海水透明度 (米)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甲点海域海水等透明度数值可能是
A. 12 B. 14 C. 16 D. 17
【2】【2】甲海域东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较西南部密集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海域
A. 海半线更曲折 B. 污染物排放更多
C. 海域水深更深 D. 海底坡度更缓
【3】【3】此季节该海域海水透明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气候 B. 海陆位置 C. 洋流 D. 大陆轮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阿留申群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群岛上多参天大树、植被茂盛 B. 降水稀少
C. 火山活动频繁 D. 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大陆东部
【2】群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冷暖海水交汇 B. 盛行上升流
C. 海底藻类茂盛 D. 火山灰沉降
【3】当阿留申群岛地区气压值达到一年中最低值时,阿留申群岛相比马来群岛(0°附近)
A. 阿留申群岛黑夜长白昼短 B. 马来群岛正午日影朝南
C. 两地均为日出东北 D. 马来群岛白昼达到最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国水系示意图(甲图)及该国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乙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国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国的西部和北部气候温和湿润,南部光照和热量条件比较优越
B. 该国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原面积广阔
C. 该国河流中水能最丰富的是塞纳河,其次是罗讷河
D. 该国的自然植被主要是温带草原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该国是著名的农产品输出国,尤其是葡萄酒的输出量大,下列与其形成原因有关的是 ( )
①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较广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交通方便,接近农产品消费市场
③地广人稀,适合大型机械作业 ④葡萄生产区夏季高温少雨,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与产量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降水量增加 B. 河流流量增加 C. 植被覆盖率上升 D. 河流含沙量增加
【2】下列现象与图示过程变化相关的是( )
①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②下游河道侵蚀加强 ③地上河的形成 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5 000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
C.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