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长春市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园、光电产业园、生物医药园、新兴产业园等九大园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基地建在长春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东北地区,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C.汽车工业起步早,基础好 D.科研院所集中,技术先进
2.各类产业园区的建立,反映出产业发展的
①集聚现象 ②分散现象 ③产业升级现象 ④产业转移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对长春市发展的影响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C.就业压力增加 D.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A.以重工业为主
B.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C.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D.形成高度密集型的工业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廉江市高三上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高考模拟试卷4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杭州(30°N ,120°E)某中学于北京时间7:00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旗杆日影朝正西,该日我国昼夜分布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吉林一中等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读世界某地区略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哥斯达黎加的地理位置。(4分)
(2)归纳尼加拉瓜运河相对于巴拿马运河的优势。(2分)
(3)分析尼加拉瓜运河建设和开通对尼加拉瓜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吉林一中等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北京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生态房屋,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非饮用水。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2.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返校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6分)
(2)比较卡拉奇与伊斯兰堡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
(3)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58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5年
3.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长沙市高三上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环境保护】(10分)
读我国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气温距平及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如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我国历史时期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