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西南地区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由于地形复杂,开发不易,总体发展相对落后。从1964年开始的以西南地区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攀枝花是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中兴起的工业基地,其北有绵阳、德阳等工业重镇,东北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东有六盘水煤碳基地。

1)读图回答: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利自然因素主要是          

                   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A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毛泽东在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提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要搞

三线工业基地建设,一、二线也要搞军事工业。”“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

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

防备敌人入侵。”

2)概括指出三线建设决策的主要依据。

三线建设期间,从1964~1971年,由沿海地区迁到四川的工厂、科研院所有120多个。1965年到1980年,云、贵、川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1%10.8%8.1%

19651980年,云贵川三省整体的工业产值指数增长速度为11.1%。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西南地区一批现代化工业城市如四川的攀枝花、德阳、绵阳,贵州的六盘水、都匀等发展起来。

3)概括三线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答案:
解析:

(1)丰富的铁矿资源;(处于金沙江、雅砻江相汇处,)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和水运条件。成

昆(铁路)。水能资源丰富,适于修建堤坝。

(2)一是出于备战的考虑;二是为解决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

(3)措施:一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工业;二是工厂和科研院所内迁,科技人员

支援。

意义:推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工业城市;初步改善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概括指出北宋之前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为什么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3)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4)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材料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是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000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8年未断流。黄河已逐步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5)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在解决黄河断流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6)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复杂整体,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7)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实践与观念创新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