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题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 可持续发展论 D. 人定胜天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8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材料二 美国主要城市及工业区分布图
(1)美国东西部产业有什么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示意图”,分析在第Ⅲ阶段经济衰退的原因。
(3)分析在Ⅳ阶段东北部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洋流环流所处位置和环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 顺时针 B. 南半球 逆时针
C. 北半球 顺时针 D. 北半球 逆时针
【2】若该洋流环流位于太平洋中,则a洋流为( )
A. 墨西哥湾暖流 B. 千岛寒流
C. 日本暖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 1982—2009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1982年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低
C. 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高
D.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2001年和2011年我国五省区各种作物的投入比重(%)。据表分析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三省可能分别是( )
A.黑、新、滇 B.新、黑、琼
C.琼、豫、黑 D.冀、琼、黑
【2】分析表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省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B.江西以谷物生产为主,是因为平原面积广大
C.浙江谷物投入比重降低,是因为种植结构调整
D.乙省蔬菜投入比重降低,是由于退耕还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
A. 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000人
B. 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
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 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2】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B. 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
C.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 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城市A~E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E的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人口总数下降最大的是______;该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表明该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中____________阶段,造成这种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自然增长率看该城市人口增长的模式是____________模式,说出其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原因?
(3)下图中1、2、3、4四条曲线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乙为该市城市规模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郊区交通便捷程度提高
【2】图乙反映了该城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效区城市化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