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中分水岭两侧(不考虑其他因素)太阳能最丰富的是(  )
A、a线北坡B、30°N线北坡
C、b线北坡D、b先南坡
考点: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专题:
分析: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山谷和山脊,再利用经纬度来判断阴坡和阳坡,因此b线以北和a线南坡是阳坡,太阳能最丰富.
解答: 解:A、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线以北是阳坡,太阳能丰富,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线以北是阳坡,太阳能丰富,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线以北是阳坡,太阳能丰富,故正确;
D、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线以北是阳坡,太阳能丰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就是掌握好阳坡太阳能丰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模型一、模型二分别是政策改变前、后的人口抚养比(
非劳动力人口数
劳动力人口数
)变化模型说明人口政策改变后(  )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负担一直增加
C、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D、劳动力人数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由于CO2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一淮河以南
B、东北山区河流的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
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
A、山体位移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D、地震烈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气候类型是
 
,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
 

(2)图中③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这在北半球的
 
(填“高”或“中”或“低”)
纬度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B:④→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4)请写出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自然带.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表示意2010年江苏省城乡老龄化程异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城市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2.3414.8319.36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8.2110.1613.39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541.942.64
造成江苏省老龄化程度乡镇比城市更高的原因是 (  )
A、乡镇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B、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乡镇
C、乡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乡镇的人口出生率低于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新疆某区域及博斯腾湖附近水系分布图,图2是洞庭湖区及水系图.

(1)读材料一,概括博斯腾湖和洞庭湖两湖7月较6月水位变化特点并解释变化最可能的自然原
因.
湖泊水位变化特点原因
博斯腾湖
洞庭湖
(2)目前,图1中甲地区和图2中乙地区都有粮食输出.与甲地区相比,评价乙地区发展现代商品
谷物生产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材料二:博斯腾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图3是博斯腾湖湖区湿地耕地面积变化图,图4为洞庭湖区70-90年代主要土地利用净变化图.
(3)读材料二,根据博斯腾湖和洞庭湖湖区近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特点推测其变化各自对两湖泊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复杂多变的气候和极其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暖对西藏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材料二  据最新监测结果,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仍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浓度很小.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生状态.
(1)说出西藏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为了维持西藏良好的原生态环境,西藏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结合样例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种农业自然区位因素也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部门的选择.
样例:长江三角洲地处亚欧大陆东岸,面向太平洋,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造就了显著的季风气候,夏季风带来充沛降水,且雨热同季.同时作为长江的河口地区,流水的堆积作用造就了广阔的三角洲冲积平原.三角洲由颗粒较细的泥沙构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另外低平的地势与充沛的雨水形成了密集的河网,发达的水系.这些自然要素共同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农业自然区位条件.
材料1:咖啡树理想的生长条件有:年均温15-25℃,最冷月均温不低于12℃.年降雨量能达1200-2000毫米,且各月分配比较均匀.此外,风力不能太大,日照也不是越强越好;并要求有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
材料2:在巴西经济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咖啡种植业,最早的繁荣中心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于南帕拉伊巴河谷地区,开始产生于河谷中段,随后扩展到上段.这条河发源于圣保罗城东北面的高原,由西南流向东北,注入大西洋.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阐述巴西南帕拉伊巴河谷地区发展咖啡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