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是                                           

A.准噶尔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上海市静安区2013年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题型:069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三线[1]是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我国第二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陆上通道,主供气源为来自中亚国家的天然气,补充气源为疆内煤制天然气。西气东输三线[2]包括一条干线、五条支干线、三条支线,总投资1160亿元。西气东输三线西起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州市。西气东输三线西起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州市。管道首站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区,东达末站福建福州,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这些天然气可将中国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每年可替代7680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这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具有重大。

  材料二 相关示意图

1.新疆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如棉花、西红柿品质优良,分析其优势条件

2.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传统民居呈现出诸多不同。试从图中信息分析新疆和广东在气候方面的主要差异。

3.试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简要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14个省区。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的重点市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在中哈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请简述该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要说出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淮安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完成4-6题。

1.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D.灌溉条件良好

2.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A.在杭州湾附近建设核电站

B.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西部的天然气资源

C.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充分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B.开放性  C.阶段性  D.综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完成问题。


1.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1. A.
    生长期长
  2. B.
    年降水量大
  3. C.
    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4. D.
    灌溉条件良好

2.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1. A.
    在杭州湾附近建设核电站
  2. B.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西部的天然气资源
  3. C.
    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充分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
  4. D.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1. A.
    整体性
  2. B.
    开放性
  3. C.
    阶段性
  4. D.
    综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读右图完成4-6题。

4.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D.灌溉条件良好

5.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A.在杭州湾附近建设核电站

B.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西部的天然气资源

C.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充分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B.开放性   C.阶段性   D.综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