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9分)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6分)


(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9分)
(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6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
(1)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①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④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⑤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⑥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材料中提到“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说明人口密集区离震中较近,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
(2)针对地震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和所产生的危害,加上地震的不可抗拒性,故在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时要注意做到:加强监测预报,并有提前做好的应急措施,做到应急物资的准备,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进入救援状态;提高人们对地震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小在地震发生的短时间里做好自我应对;在建设时,依靠科技,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受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存在明显地域
分异。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影响该地区农作物熟制差异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2分)
(2)对比说明A、C两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措施的差异。(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11年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于11月6-7日在广州成功召开,国家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透露,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全国1.5亿亩耕地受到污染,一成耕地重金属超标,仅2011年1-8月,就发生了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
材料二: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尤其是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已是全国性问题。粮食每年因此减少1000万吨,受污染1200万吨,两项合计每年至少损失200亿元。
(1)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___________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俣病是由_________污染引起的。(2分)
(2)人们为什么称重金属污染为“隐形杀手”? (4分)
(3)我国应该如何进行重金属污染的防治?(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开发史只有200多年,但一度成为世界著名“沙尘窝” 之一。仅1983年的那场席卷墨尔本的沙尘暴,就洒下了 200万吨尘土;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次 沙尘暴,卷起的尘土随着气流围绕地球环绕了 3圈……沙尘暴的频频光顾,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块心病,也促使其采取了 一系列有效治理沙尘的措施,近几年已没有发生过大的沙尘暴。下图为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沙尘窝”位置示意图。

(1)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成为世界著名“沙尘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2)澳大利亚治理沙尘的有效措施可能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制造业大国通常都拥有国际枢纽港,如韩国釜山、日本神户与横滨等。我国从1995年开始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布局退出市区,相继进入吴淞口、长江口、杭州湾口和东海近海深水区(如浙江洋山港等),由若干港口组成。结合中国港口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我国货运能力大于l亿吨/年港口的分布地区。(6分)
(2)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区位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图所示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但大面积种植棉花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年,该地区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草,农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
材料二 乙图是甲图中M城的气候统计资料。

(1)描述M城的气候特点。(6分)
(2)分析图示棉花种植区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3)材料一中的“变化”是指什么? “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什么?(6分)
(4)分析甲图中沿海地区沼泽的成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4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阅读澳大利亚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澳大利亚某些地理要素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

材料三 艾尔湖为时令湖,湖中有水时,周围绿草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湖泊“消失”时,宽阔的湖面上积上厚厚一层盐,周围草木全无,鸟兽绝迹。澳大利亚政府设想开凿一条运河把附近的海湾和艾尔湖联系起来,海水自动流向艾尔湖,使艾尔湖不再干涸。
(1)指出澳大利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2分)
(2)分别说明甲乙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6分)
(3)比较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与东南部沿海海洋运输业发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4)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草原地区,说明其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
(5)你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是否应该开凿海湾与艾尔湖间的运河?请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地理—旅游地理】阋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短短10年间,自由行这一出行方式已从“小众”发展成“主流”。自由行是一种自助旅游,就是非团队散客自主规划交通、住宿、景区、餐饮等,没有导游也不需要领队。随着游客自主意识增强,散客化已成为全球化趋势。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散客市场份额已占到70%~80%。
下表为2012年度自由行人气排行榜(携程网统计分析)。

(1)简要分析十大自由行出发城市自由行人数多的共同特点。(6分)
(2)相比传统的观光旅游团,自由行的突出优点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读材料二,分析导致A图的中东部区域2012—2013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6分)
(2)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