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厦门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甲市政府提出了在非耕地(戈壁石滩)上建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葡萄(元旦、春节上市)。
(1)简析 “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8分)
(2)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8分)
(3)阐述甲市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葡萄的有利条件。(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三8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北方某城市连续三日的天气与空气质量状况”表,与第一天相比,第二天( )
时间 | 天气状况 | 日平均气温 | 最大风力 | 空气首要污染物 |
第一天 | 多云 | 15℃ | 5级 | 总悬浮颗粒 |
第二天 | 阴雨 | 8℃ | 8级 | 总悬浮颗粒 |
第三天 | 晴 | 3℃ | 4级 | NO2 |
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C.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
D.气温日较差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右图,回答问题:(共14分)
(1)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3分)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3分)
(4)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也有水资源紧张之感,其主要原因是( )
A.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得干旱
B.珠江上中游流域修建众多大中型水库,使流入下游水量明显减少
C.立体农业及大棚农业兴起,用水量大增
D.水体污染及咸潮导致水质性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回答下列各题。
1.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2.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甘谷县一中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经纬网示意图,有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下午1点,以与地球自转相等的角速度从甲地向乙地飞行,3小时20分钟之后,正好看到乙地的日落。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地的经度差是( )
A.40° B.50° C.35° D.45°
2.该飞机上的乘客当天经历的昼长是( )
A.11时40分 B.12时20分 C.12时 D.8时4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显示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段某处的景观。其中草方格沙障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有 ( )
①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减少蒸发,防止土地盐碱化 ④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
A. ③④ B.②④ C.①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