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单独二孩”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新一轮的生育政策正在平稳有序地推进。回答下列各题。
(1)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B.人口素质迅速提高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增速开始加快
(2)“单独二孩”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
A.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
B.人口老龄化加重
C.人口年龄结构得以改善
D.人口出生率降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数字地球的建立,使人们拥有了规模巨大的、能够精确描述地球的数字化的空间,是巨大的信息库。它的作用有( )。
①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预防灾害 ②提供全球性的教育界面,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③对犯罪模式和团伙活动更易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跟踪、侦察
④便于各国政府组织、研究单位解决人口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报道称,很多人怀念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冬天,从前这里的白天阳光灿烂,夜间寒气袭人。但如今这样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近十多年来,新德里的空气污染程度不断恶化,2015年冬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灰色的雾霾下。新德里才刚刚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16年1月汽车试行15天单双号出行。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新德里冬季雾霾严重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该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云南省水能资源丰富,是国家级水电能源基地。目前,云南省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率已超过80%,尚未开发水能资源大多位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少数已建电站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请指出中小水电开发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全球变暖”已经被人们广泛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2)“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耀斑
B.X射线
C.紫外线
D.黑子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子区域释放出大量的水汽
D.黑子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地表以下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浅层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预测,我国地表以下数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数千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浅层地能具有储量大、分布普遍的特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