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3-4题
3.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数字代表欧洲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现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上海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核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沿着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从北向南而下,摆放着三台驱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发展“引擎”,这就是围绕着渤海湾的环渤海经济圈,以杭州湾为中心区域的长三角经济圈和以广州湾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并由此形成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力撑中国高速增长的发展“三极”。
材料一: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 、
2.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 _
_ ___。
材料二: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它由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与上海市一起组成,面积10万km0,人口超过7240万。它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却创造出了全国18.5%的 GDP,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这里就有10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这里占了一半。这里既有年国内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的“超级巨人”上海,又有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等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巨人”,还有不少国内生产总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这里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3.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的图_________,7、8月份该区常出现_______天气,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4.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其数码是 ;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
5.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 长三角地区 | 环渤海经济圈 | |
相同点 | 运输 |
| |
技术 |
| ||
协作 |
| ||
劳动力 |
| ||
不同点 | 资源 条件 |
|
|
运输 条件 |
|
|
6.环渤海经济圈有我国两大工业区,分别是京津唐和 。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 。
7.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11月13日至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四个亚洲国家。据此完成1~3题。
1.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该现象常年出现在奥巴马到访的哪个城市( )
A.东京 B.新加坡
C.上海 D.首尔
2.下列国家地域文化最为接近的是( )
A.中、韩、新 B.中、日、新
C.日、韩、新 D.中、日、韩
3.有关这四个亚洲国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加坡是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访问期间正午太阳高度的排列为新加坡>东京>首尔>北京
C.四国的首都均是沿海城市
D.中国是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0年,自1949年到1978年末,中国国家生育国策采取了苏联模式——“英雄母亲”任意多生育的极端时代。据估计,前30年中国多出生人口超过4亿多人口,很快由1949年时的4亿人口,到1979年时接近10亿。后30年,1979年到2010年,中国生育国策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只生一个”的时代。有资料显示,此时期中国总共减少了4亿多人口增长。
材料二:民政部2010年6月10日发布《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材料三:最近,中国人口统计学专家何亚福向媒体公开表示,中国将于2011年先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区,允许当地父母生育第二个孩子。自2014年起,中国将全面实行两胎政策,使中国这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对人类生育策略达到最真挚、最科学、接近真理般反璞归真最科学般的国策。
材料四:2005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118:100。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120万人是左右。
(1)由“英雄母亲”到“只生一个”都体现了 对我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影响。(2分)
A.政策 B.收入水平 C.受教育水平 D.传统观念
(2)尽管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总共减少了4亿多人口增长。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为了缓和入口压力,我国应采取右图中人口增长模式中的(2分)( )
A.甲
B.乙
C.丙
D.丁
(3)对于即将试点的“两胎政策”,在不同的学者间存在一些争议。你是否赞成我国于2014年全面实行两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4)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此失调着什么影响?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