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3.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  光照B.交通  市场C.水源  热量D.科技  劳力

分析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其中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答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新疆地区,降水少;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热量不足.
故选:C.

点评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1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及图2为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表格为该地区1980年和200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统计项目耕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mm)河流含沙量(%)人口(万人)
1980年418334301.530
2000年4.410383704.540
(1)按照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在甲地和乙地布局果林业和乳畜业,请指出并说明其理由.
(2)结合表格分析本地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水量增加了两倍).
原因:人口增加,为满足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锐减,森林作用大大下降.
(3)简述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桑树,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桑蚕,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以桑叶为饲料.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各地也形成了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绸品牌.
材料二:“东桑西移”工程,是国家为了加快蚕丝绸行业结构调整,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一项战略工程.
材料三:传统桑蚕产业链及现代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图.

(1)我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之一.简述该地区发展桑蚕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气候温暖,适宜桑树及桑蚕生长;年内桑蚕饲养周期多;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蚕茧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充足.
(2)简述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原因对东部而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大,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栽桑养蚕积极性下降;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结构向集约化高效化方向转移;
对西部而言: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与传统桑蚕产业链相比,现代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具有的优势有桑蚕产业链延长,产品深度开发;经济效益增加;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环境质量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下列工业项目的选址,需要靠近原料产地的是(  )
A.葡萄酒酿造B.钟表制造C.家具生产D.服装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我国江南与东北相比,发展农业优势自然条件是水热条件好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图中高级住宅区的分布与甲地工业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西南方向、电子装配B.东南方向、服装工业
C.东北方向、化学工业D.西南方向、钢铁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供自己消费.B.(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读下面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美国在20世纪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
区土地,种植小麦.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色风暴”.
材料二 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
(1)引发“黑色风暴”的地区是图中E处.(填字母代号)
(2)图中两个B处作物一样,但有区别,B1处为春小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东北地区)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A处,因为该处具备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多汁牧草丰富,二是靠近消费市场.
(4)试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