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字一作,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字?

【答案】(1):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

(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语言的创新,不仅要突破陈旧的传统,还要超越传统有所发展,突破和发展二者 __________。正如阳光和阴影一样,没有传统的冷静、幽暗,就无法反射创新的热烈和__________。我们只有在把握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得心应手,__________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灵感。

A.相辅相成 靓丽 潇洒

B.相反相成 靓丽 挥洒

C.相辅相成 亮丽 挥洒

D.相反相成 亮丽 潇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高考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高考山东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5年前, 。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而, 。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魏晋南北朝之时,侠客的书写开始出现在诗歌中。魏晋诗歌中的男侠大多是边塞的少年侠客。他们的特质,总是自恋、爱美、高傲、挥霍无度、重友情而轻金钱和死生,甚至可以为友人或知遇者牺牲生命,然而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大多是诗人的想象之作。到了唐朝,这种书写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促成了侠客诗风的发展高峰。唐朝诗歌的侠客传统,主要出现在边塞诗中。

唐朝边塞诗所描写的侠客,大多是胸怀大志的少年侠客,有些是住在西北边境、生活浪荡、喜欢逞凶斗狠的游侠儿,有些则是在长安、洛阳犯案之后逃到边塞的侠客。然而,当他们眼见西北外族入侵而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体内的另一种侠客情怀——爱国之情随之兴起,因而毅然从军报国。唐朝边塞诗中,就有许多的作品是描写侠客的从军报国。

然而对许多诗人侠客而言,从军只是纯粹的爱国表现。许多诗人与侠客甚至是反战的。从汉末到唐初,长期以来一直是战争频仍的乱世。到了盛唐,又因拓展疆域的政策而长年征战。到了中晚唐,更因为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内战不断。侠客与诗人,甚至是平民百姓早已厌倦而害怕战争。在唐朝边塞诗中,许多作品深刻反映了诗人与侠客的厌战与反战的心态。特别是晚唐,除了内战之外,还有外族入侵。由于藩镇割据与内战的长期消耗,士兵与百姓,不管是在实质的体力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无法抵抗外族的入侵,因此有许多作品不仅主张反战,甚至大胆直言以投降的方式来争取和平。

报恩与报仇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报恩,尤其是报知遇之恩,从《史记》的《刺客列传》就已是侠客特质的标签。而这个特质,对诗人侠客也不例外。高适报答哥舒翰即是典型的例子。侠客复仇,不管是为知遇者、友人、国家、正义或是为自己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所称颂的侠客精神。侠客复仇,并不是文学所虚构出来的。从史料得知,从春秋战国、汉魏六朝、甚至到了唐朝,复仇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虽然复仇是侠客用来展现侠义精神的重要行为,但男性侠客与女性侠客在复仇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男侠客可以为知遇者、为朋友、为弱小、为国家、为正义、为自己复仇,但从来没有为家人复仇,而诗歌中的女侠,只为家人复仇。

唐朝边塞诗中有许多作品是描写诗人如何仰慕侠客的行为、如何借由从军以及打猎、放鹰等行为让自己感受侠客的豪放与英勇,从而想象自己就是侠客。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古代诗人总是向往侠客情怀?可能的一个解释,是侠客精神长期以来对诗人有激励作用,尤其是诗人受到挫折之时。在这些困顿挫折的生活中,侠客精神就经常被诗人拿来作为疗伤止痛的抚慰。

除了少数诗人如李白善于剑术武艺之外,多数诗人都是文弱的书生,他们应该非常清楚他们的文弱体质是不可能与真实的侠客相比的,由此可见唐朝侠客诗风中所谓侠客,并不是与职业有关,而是指那些具有侠客特质的人。所谓侠客特质,一言以蔽之,侠之大者,不在于武,而在于侠。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的侠客书写,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了唐朝达到发展的高峰。唐朝诗歌的侠客传统主要体现在唐朝的边塞诗中。

B、唐朝侠客诗风改变了魏晋时期边塞诗多流于诗人想象的传统,常见的主题有从军报国、厌战反战、报恩复仇等。

C.唐朝侠客诗风中的侠客,是指那些具有行侠仗义、重友情、讲义气、爱国等侠客特质的人,泛化为一种精神气概。

D.唐代很多边塞诗人将英雄之梦寄托在诗歌之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追求、理想、情怀、愤懑以及对民主平等的向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胸怀大志的少年侠客,还是犯案后逃到边塞的侠客,面对国家的危难大都会兴起爱国之情。

B.唐朝诗歌中描写侠客从军报国的作品注重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价值取向与国家民族大义结合在一起。

C.诗人想象自己是侠客,将自我意识投射到诗歌中,目的是让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通过诗歌来实现。

D.报恩与报仇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为正义、为知遇者乃至为自己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所称颂的侠客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客复仇既可见于文学作品,也可见于历史资料,从春秋到唐代,这种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

B.唐代侠客诗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盛唐时期见报国情,晚唐时期则见反战心。

C.诗歌中侠客的身影既有男侠也有女侠,不同的是:男侠从来不为家人复仇,女侠快意恩仇只为家人。

D.诗人体质文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幻想自己成为侠客,因为侠之道在于侠之精神,而不在于武之技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海运则将徙南冥  彼其世 

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我腾跃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