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完成小题。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天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2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A.广州 | B.长春 | C.杭州 | D.济南 |
A.东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北风 |
A.大气中水汽较少 | B.风力较强 | C.气温最高 | D.海拔较高 |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表格的气候资料分析,该地区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应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武汉和西昌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只有济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小题2】根据表格的大风天数的季节差异判断,该地区3—5月风力最大,此时多为西北风。
【小题3】根据该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判断,5月该地区降水量较少,故判断晴天多,光照较强,而7月该地区降水量丰富,即多阴雨天气,则光照较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值得借鉴。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能根据气温、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利用“以温定带,以水定性”的基本原则;②了解我国重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
③掌握扬沙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可结合风力、地表状况和植被等因素分析;
④掌握天气状况的差异与光照之间的关系。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
B.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
C.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原和独特的高寒气候 |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界线均通过本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mm | B.150mm | C.200mm | D.250mm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 B.5° |
C.8° | D.10°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回答小题。
【小题1】 该区域
A.自然带差异由热量决定 | B.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 D.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 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
C.侵蚀严重促使该区调整农业结构 | D.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运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来选址的工作流程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最有可能采用图示流程进行选址的设施是
A.地下水天然入渗补给区 | B.汽车加油站 |
C.大型游乐园 | D.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
A.最佳路线分析 | B.风险分析 | C.生态分析 | D.叠加分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 B.是美国人发现的 |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 D.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