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文化事物或现象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是(  )

①我国南方梯田 ②拉什莫尔山雕塑

③傣家泼水节 ④军事博物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新课标)高中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第八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海南高考)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下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产品竞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第二单元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材料三: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矿产地是  ;D处是  山脉。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   ;乙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柴达木盆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第一单元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单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各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    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2.“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吹(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完成各题。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GDP(亿元)

202.14

112.84

1 540.68

616.95

4 820.26

1 428.80

人均GDP(元)

3 617

1 438

26 692

6 948

78 801

15 363

GDP每增加

亿元占用的

耕地面积

(万平方米)

111.41

318.92

85.27

76.43

54.25

8.93

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止占用耕地发展其他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示意图”,完成各题。

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B.先进的技术水平

C.接近棉花产地 D.接近能源基地

2.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因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

B.抑制重工业发展

C.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以加强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D.发展采矿业,加大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完成各题。

1.2000年以前比重增长幅度最大和波动最大的作物分别是(  )

A.玉米、大豆B.大豆、水稻

C.水稻、玉米D.大豆、玉米

2.有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强化“中国粮仓”的地位

B.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C.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进程

D.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双选题

(双选)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各题。

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完成各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