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秘鲁是个多山国家,著名的马赫斯一西瓜斯调水工程建在安第斯山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图是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秘鲁东水西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或东西
差异的气候原因
 
 
调水工程量
大小
 
 
原因
 
 
 
(2)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抽水,原因是什么?(2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分)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秘鲁东水西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或东西
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2分)
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2分)
调水工程量
大小
小(1分)
大(1分)
原因
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工程量小(1分)
地质条件复杂,修隧道等,工程量大(1分)
(2)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地势较高。(2分)
(3)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每点1分,共3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结合材料本题应从调水区、调入区的气候差异,地质地形两方面考虑。
第(2)题,根据地势的高低分布,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提水;黄河以北,则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水资源的自流。
第(3)题,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点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结合题目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秘鲁东水西调工程并参考题目所给图文信息获取回答题目的有效信息进行两个工程的对比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据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2012年7月6日的透露,受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影响,安徽利用外省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仍是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佼佼者,全省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安徽省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
①科技进步,人才丰富             ②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
③靠近沪苏浙发达地区,联系方便  ④区域工业化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优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安徽省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是
A.我国工业中心由沿海转向内地
B.城市速度加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成为推动安徽省发展的重要动力
D.使其在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中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的产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制造外包是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是
A.制造业产品质量精良,竟争力强
B.制造业体系完善,生产协作条件好
C.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
D.有强大的科研体系技术支撑
小题2:美国大量制造业外包,有利于美国
A.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B.加强研发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C.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拓展产品国际市场
D.减少原料运输成本,增加产品在美国的竟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上海和安徽同属华东地区,但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上海近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0%;安徽地处内陆,相比华东各省经济较不发达,但近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目前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并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其中铁路通车里程居华东地区首位。
材料二: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部门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能反映工业发展状况。

(1)比较2012年上海和安徽工业增加值的变化特点。(3分)
(2)上海部分工业部门转出到安徽,既影响两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地产业结构升级,概述两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4分)
(3)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接受上海工业部门的区位优势。(4分)
(4)上海转出部分工业部门,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和科研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分析说明其对上海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三十年来,制造业逐渐转移到
A.英国一德国B.德国一美国
C.东亚一拉美D.美国一日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下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
小题2:“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产业转移有利于移入区和移出区产业结构升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读“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题。

小题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食品加工业B.电子制造业C.服装制造业D.黑色金属冶炼业
小题2: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A.技术因素B.自然资源因素C.劳动力因素D.市场因素
小题3: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B.南水北调C.人口迁移D.西气东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是
A.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B.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C.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磷北运
D.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