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图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A. 维持生物多样性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 提高渔业生产量D. 提高太阳能发电率

2下列最不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省份是

A. 广东B. 江苏

C. 四川D. 浙江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

1根据材料,这种生产模式是利用水域养鱼,利用水面空间进行太阳能发电,最大优势是对水域或上面的空间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能提高渔业产量、不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不能维持生物多样性。B正确。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渔光互补”模式,适宜布局在水域较广、太阳能较丰富,且对电力需求大的地区,四川位于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不丰富,所以不适宜推广,C正确。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游客某日北京时间18:45在西湖边上拍摄了杭州(约120°E)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游客拍摄该照片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的是

A.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 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 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东北部,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工业急剧衰落、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而使闲置的设备锈迹斑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

材料二 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限”。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2003年时中央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此后十多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不断出台,但东北经济依然是困难重重。东北“振而不兴”,中国如何擦亮“锈带”地区经济,成为当前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1)简析东北地区“振而不兴”,成为“锈带”地区的原因。

(2)有人说,东北振兴必须要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厄勒食品谷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卮勒海峡地区(如图所示),区内拥有哥本哈根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和众多的食品科研机构,集聚了80多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和1000多家食品制逵企业,成为世界最大的食品产业集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厄勒食品谷吸引众多食品企业集聚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B.接近消费市场

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

2食品制造企业在厄勒食品谷集聚的根本目的是( )

A.共用基础设施B.追求利润最大化

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

3与传统钢铁产业相比,食品谷产业的特点是( )

A.产业链较短B.生产环节复杂

C.生产规模大D.原料需求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某年11月10日—13日丽水市某地天气状况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11日—13日最可能经历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2该地11月13日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图乙中的

A. ①变大、③变小B. ①变小、②变大C. ③变大、④变小D. ②变小、④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分布图。该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 C. 夏季风 D. 人类活动

2歌谣中的地理现象与对应的正确解释是

A. “古城气候总无常”——反映该地气候多变,完全没有规律,没有四季变化

B. “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不明显

C.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D. “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 分布图,图中低压向东移动。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此时湖面的风向主要为

A. 东 南 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未来几天内,P 地天气的变化,正确的是

A. 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B. 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 风力由弱变强,再变弱

D. 前次降水强度大于后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伊朗亚兹德拥有5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完整的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伊朗亚兹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题。

1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

A. 地理环境闭塞B. 定期维护修理

C. 地质构造稳定D. 气候条件干燥

2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主要是由于当地()

A. 风沙侵袭频繁B. 地下水资源丰富

C. 气温年较差较大D. 土壤直立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武汉,自古即打“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省际高铁发展迅速,同时在武汉城市群“l小时交通圈”建设中,武汉至黄冈、孝感的城际高铁率先建成通车(下图)。据统计.2019年武汉常住流动人口数量约287万人,其中省内流入人口约占47%,省外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广东、河南和湖南。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年来,武汉吸引全国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条件是

A.交通枢纽地位高B.省际迁移距离近

C.经济发展速度快D.宜居社区数量多

2随着武汉城市群“l小时交通圈”的进一步建设,黄冈、孝感与武汉之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推测部分人口每天在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频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在武汉旅游B.在黄冈、孝感上班

C.在武汉居住D.在黄冈、孝感居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