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图“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A.1200米B.1000米
C.900米D.600米
【2】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甲村、Ⅰ山山顶B.④镇、Ⅱ山山顶
C.Ⅰ山山顶、②镇D.③镇、乙村
【3】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Q线B.P线
C.N线D.M线
【答案】
【1】C
【2】A
【3】C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等高线高差为200米,图中最高处位于图中西南方向河流上游,与乙村庄间隔4条等高线,根据等高线高差计算公式(n-1)*200m<H<(n+1)*200m可知高差取值范围是(600,1000)之间,C项符合条件。故选C。
【2】①处位于河谷内,甲村也位于河谷,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Ⅰ山山顶海拔高度比①处高,地势较高,位于①处视野范围,A正确;③镇、④镇被II山遮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乙村在另一条河谷内,被中间的山脊遮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②镇被Ⅰ山阻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Ⅱ山山顶是可以看见,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BCD错误,故选A。
【3】公路选线主要考虑运程的远近、坡度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耕地的关系等因素。图中四线相比而言,N线路程较近,坡度较小,且对④镇的经济发展有利,所以N线设计合理,C选项正确;Q线路虽然距离最短,但是横穿多条等高线,坡度大,不合理;PM两条线路相比N线路,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ABD选项错误。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9月份,在一个晴朗的周六下午2时,在学校的地理专用教室,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Ⅰ可简要描述如下:(1)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的干空气。(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固定在水和干沙子内的相同深度上。(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4)前半小时内,持续观察并描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1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度数。(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的相关结论进行对照。
结合以上描述和下面的图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A.同步升温B.无明显变化C.甲升温快于乙D.甲升温慢于乙
【2】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现甲容器内温度计的读数均低于乙容器,原因可能是
①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差异 ②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相同,但同体积水的热容量更大③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④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上面的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通过改变实验设计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实验过程Ⅱ的简要描述:除了“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处”之外,其他实验步骤均与实验过程Ⅰ一致。实验的模拟图如下。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丙、丁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A.同步升温B.无明显变化C.丙升温快于丁D.丙升温慢于丁
【4】丙、丁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到实验Ⅱ过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B.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C.主要因水和干沙子对上部空气加热的结果
D.水和干沙子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
【5】实验Ⅱ过程中,丙、丁两容器内的空气在气压(P)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最可能为
A.与初始状态一致B.P丙=P丁C.P丙>P丁D.P丙<P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世界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单位:小时)。读图完成小题。
【1】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白昼时间
【2】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B.纬度低,降水多
C.纬度低,气温高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目前通州与廊坊“北三县”(廊坊的三河、大厂、香河)统一规划、统一管控的思路,已经明确进入正在编制中的北京城市总规和城市副中心(通州)规划中。
结合下图,图回答下列小题。
【1】选择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总规和城市副中心统一规划的最重要因素是()
A.经济B.地价C.土地面积D.位置
【2】“北三县”与北京城市总规和城市副中心统一规划出台,首先影响“北三县”的()
A.地价B.功能区的分布
C.城市化进程D.基础设施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7月2日至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了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是 ,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差是 。
(2)说出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北京昼夜长短状况。
(3)与传统航道相比,分析我国科考队沿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时所面临的自然方面的主要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常年盛行风向。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H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河流m段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B. 湖泊面积大小与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率呈正相关
C. 上游地区的植被条件影响湖床的高低
D. 湖水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得到更新
【2】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 R地年降水量比Q地少 B. 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 m河段流量季节分配比n河段均匀 D.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完成下题。
【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半陷地下一一地热丰富,地温高
B. ②房屋高架一一风暴海啸潮多发
C. ③墙厚窗小一一炎热干燥,光照强
D. ④顶尖坡陡一一光照资源丰富
【2】关于②传统民居建筑所在地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B. 冬暖夏凉
C. 河流稀少
D. 多旱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图文材料,完成各题。
鲐鱼生活在松软沉积物的浅水水域,以水草和小鱼类为食,水温15℃以下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大型鱼类,主要生活在24°S—47°S大西洋西岸,冬季,大量集中于拉普拉塔河河口,到11月、12月向南部深海迁移,由于其数量繁多,而成为许多食肉鱼的主要食品,该鱼种2002年的捕捞量为1.6万吨,2010年后阿根廷进行人工繁育鱼苗,鲐鱼数量有所增加,拉普拉塔河河口是为世界最宽的河口,三角形水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河水浑浊,多沙洲浅滩,水草丰富,下图为拉普拉塔河口位置示意图。
(1)分析拉普拉塔河河口适宜鲐鱼生长的条件。
(2)简述拉普拉塔河河口的鲐鱼每年11、12月向南迁移的原因。
(3)请你推测鲐鱼人工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汽车工业空间布局演变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从a到b演变过程的直接原因是
A.吸引人才B.减少运量
C.公用基础设施D.开拓市场
【2】c阶段给中国区域带来的变化包括
A.污染加剧B.分工专业化
C.地价上涨D.劳动力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