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下图中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某一低压中心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
A.晴暖天气 B.台风 C.寒潮 D.连绵阴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13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比,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最显著
B.乙地区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差异最显著
C.丙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最为显著
D.丁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
2.影响图中各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雨带的推移 B.光照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 D.土壤肥力的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二下期末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
A. 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 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 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 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暑期考试 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12月,蒙(自)河(口)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蒙河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条件 D.资金条件
2.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态 B.节约耕地 C.减小起伏 D.降低造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内圆表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6月22日11时 B. 12月22日11时
C. 6月22日5时 D. 12月21日5时
2.
A. 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 B. 四川地区的白昼开始变长
C. 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早 D. 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100 m,小于200 m
C.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2.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 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南洛阳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3)分析该地巨大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为防止湿地水库群萎缩,可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五校高二第二次联考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A.断层 B.山岭 C.背斜 D.向斜
2.下列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