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题。
【小题1】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    )

A.东西向B.东北一西南向C.南北向D.西北一东南向
【小题2】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正确答案选D。
【小题2】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沟走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和海沟走向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小题

【小题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小题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B.冰川融水
C.海洋水D.地下水
【小题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1~2月B.3~4月
C.6~7月D.10~11月
【小题3】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代趋势是 (    )
A.a变大B.a变小
C.b变稳定D.b在枯水期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岱崮地貌”景观图,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题。

【小题1】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

A.花岗岩B.石灰岩
C.大理岩D.玄武岩
【小题2】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世界正进行着一场绿色能源革命,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将逐渐成为未来能源消费的重心。下图为世界能源结构趋势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代号表示的能源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石油②太阳能③天然气④风能
B.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风能④太阳能
C.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石油④风能
D.①石油②天然气③太阳能④风能
【小题2】图中核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B.铀矿资源的枯竭
C.其他新能源代替了它 D.核能污染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转化正确的是

A.花岗岩—大理岩 B.石灰岩—石英岩 
C.页岩—板岩 D.砂岩—片麻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它能

A.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B.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C.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D.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影响气候的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据此完成题。
【小题1】非洲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有
①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面积大
③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  ④加那利寒流经过西海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2】青岛、大连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是
A.地处沿海,气温年较差小 B.地处沿海,气温日较差大
C.地处沿海,台风暴雨较多 D.地处沿海,昼吹陆风,夜吹海风
【小题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
A.下垫面状况 B.气候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状况 D.太阳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