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
A.3月B.7月C.9月D.12月
【3】此段行程中较为可信的现象是( )
A.公路的限速值变得越来越高B.牧民将成群的牛羊赶到山下
C.河流因凌汛导致河水排泄困难D.公路沿线的植被覆盖越来越好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表明离开P地时,正处于日出,太阳日出方位在偏东方向,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上,说明出发的P地偏东方向临近湖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偏东方向临近湖泊的地点只有①地和③地,因此P地不可能位于②地和④地,B、D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巴尔喀什湖, 因此东南部地势较高,雪山和雪峰应在图示区域的东南部,材料信息表明,“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说明驾车行驶200km(根据图中比例尺判断在图中移动2cm)后,车应沿公路向该区域的东南方行驶,图中显示,如果从①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西南,不可能在远处能见到雪山和雪峰,A不符合题意;如果从③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东南,有可能在远处见到雪山和雪峰,因此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③地,C符合题意。故选C。
【2】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驾车出发地为③地,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图中显示,③地东北方向临近湖泊,由此推知,该日当地日出东北,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季,且该地位于中亚地区,7月气温相对较高,适合驾车旅行,B符合题意;3月和9月大致接近正东方向日出,12月东南方向日出,且气温较低,因此此段旅行发生在3月、9月和12月的可能性小,排除A、C、D。故选B。
【3】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此段行程自③地开往东南部山区,地势起伏逐渐变大,公路限速值应越来越低,A错误;此时最有可能是北半球夏季,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牧民将牛羊赶至山上,B错误;此段行程最有可能在北半球夏季,该季节当地河流早已解冻,无凌汛现象,C错;车辆开往东南部山区,当地盛行风受地形抬升影响,东南部降水相对增多,且受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当地水分条件逐渐改善,公路沿线植被越来越好,D正确。故选D。
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下图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进入欧洲。横跨亚 、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 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 350万。下图分别是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A、B两城市月降水量、平均日较差比较图。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
A. 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 B. 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
C. 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 D. 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2】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市场需求不足 B. 资源不可再生
C. 基础设施薄弱 D. 埋藏深,开采难
【3】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主要导致( )
A. 地下水位下降 B. 开采区地表水污染
C. 全球气候变暖 D. 地下水水质变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兴凯湖——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1861年中俄勘界后变成了中俄界湖。该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90公里、最宽处约1公里的天然沙坝隔开,沙坝两侧湖面呈现惊涛拍岸和风平浪静不同的景观。湖水从东北面松阿察河溢出,即为乌苏里江西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天然沙坝面积最小的月份最可能为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
【2】造成沙坝两侧湖面不同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天然沙坝 ②湖泊面积 ③湖水水位 ④湖水温度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兴凯湖湖水成为乌苏里江径流量主要来源的季节最可能为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两千年来, 所谓的“瘴气之地”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并且也在不断变迁。下图为战国到明代瘴域的变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瘴气的地理条件主要是
A. 河网密布B. 植被茂密
C. 气候湿热D. 地表崎岖
【2】图中瘴域北界不断南移、范围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南迁,使南方耕地增多
②气候逐渐变暖
③人口北迁,使北部湿地减少
④气候逐渐变冷
A. ①②B. ①④C. ③②D. ③④
【3】根据瘴域边界变化推测,我国南方地区明代比唐代
A. 聚落规模减小B. 土地退化加速C. 文化融合减弱D. 开发程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北京电视塔高405米,塔楼上有北京(40°N,116°E)最高的旋转餐厅,塔顶安装白色全天候闪光灯。空气相对湿度越大,高频无线电波被吸收和散射的能量越多。
上图示意北京电视塔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塔顶安装白色全天候闪光灯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夜景灯光B.方便检查维修
C.防止鸟类筑巢D.指示高空障碍
【2】高频电视信号较弱的时间是
A.白天下雨前B.晚上下雨前
C.白天下雨后D.晚上下雨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B.东经90°C.西经70°D.西经110°
【2】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题。
【1】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