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理事象的百分比统计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若该统计图为我国某省(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下列与此结构最相符的省(市)是 ( )
A.天津市 | B.江苏省 |
C.海南省 | D.山西省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区域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①地的自然带为 ( )
A.热带雨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 B.雄厚的技术力量 |
C.广阔的市场 | D.大量廉价劳动力 |
A.海啸 | B.滑坡 |
C.核泄漏 | D.赤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11年初,陕西省一场为期十年,移民规模远超三峡工程的大迁徙计划正式启动,移出地区主要是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涉及280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预计耗资1 100亿元。读“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小题。
【小题1】陕西省①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 |
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
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 |
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 |
A.迁出区环境承载力低 |
B.通过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
C.移民后移出区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
D.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 B.森林锐减 |
C.土地荒漠化 | D.矿产资源枯竭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
C.农作侵入牧区 | D.土地生产力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开通运营。广珠城轨的开通将使珠三角升级为“超级城市体”,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读“珠三角部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分布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
A.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
B.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
C.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人们出行难的问题 |
D.能加速珠三角的相互融合即增强“同城化”效应,有助于形成中国南部最大的“超级城市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小题。
【小题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内力作用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水平挤压运动 ②水平扩张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②④③① |
A.背斜 | B.向斜 |
C.地垒 | D.地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小题。
【小题1】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植树种草最合适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
A.参与“地球熄灯1小时”活动 |
B.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
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
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