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沿海大城市1921年至2011年地面沉降变化。
(1)简要说明导致该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6分)
(2)列举该城市地面沉降所产生的主要问题。(4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重庆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1月7日在上海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我国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此外,考察队员将在罗斯海地区,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一野外考察队相隔一个小时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下界面。读下图判断下题。
关于该考察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黄土高原向东南方向行进
B.地处华北平原,行进的相对高度达到800米
C.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可能遭遇台风天气
D.地处内蒙高原,当地此时已是黑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 C.200mm D.250mm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林地月均温减去裸地月均温的差值)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月均温差值 | 0.13 | 0.10 | 0.18 | -0.16 | -0.13 | -0.25 | -0.43 | -0.40 | -0.20 | -0.10 | 0.11 | 0.22 |
1.探究结果表明
A.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C.该地11、12月份的月均温最低 D.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防风固沙 ⑤吸烟滞尘
A. ①② B. ②⑤ C.③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 B.山区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甲和丁 D. 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2.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
3.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
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
C.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
D.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