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大
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C.2012年的年际变化比2011年大
D.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
【小题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季节变化是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差异,年际变化是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读图可以判断,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小,A错。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B对。2012年的季节变化比2011年大 ,不是年际变化,C错。11月的年际变化最小,D错。
【小题2】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受河流径流量影响,径流量大,携带污染物的能力大,携带能力强,所以直接因素是径流量,C对。气温对入海通量影响不大,A错。降水能影响河流径流量,再影响入海通量,不是直接因素,B错。污染物来源与入海通量没有直接关系,D错。
考点:污染物入海通量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海洋环境污染的直接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上游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川融水
【小题2】该河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②可能为玄武岩
B.③处岩层形成时该地处于寒带地区
C.④可能为大理岩
D.台湾岛与图中岛屿成因相同
【小题2】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⑤ B.①⑤②③④ C.③⑤①②④ D.①③⑤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植树造林B.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C.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河南和山东境内黄河部分河段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图中信息可揭示的河道特点是

A.宽窄相间 B.九曲回肠 C.河床低矮 D.河阔水深 
【小题2】图示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的原因相关性最弱的是
A.河道淤积严重 B.河道落差很小 
C.支流汇入水多 D.中上游多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乌恰县一户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克孜吉别克家转场路线,这4个牧场都在玉奇塔什草原及周边范围内,它们都位于不同高度上。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牧民克孜吉别克家的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水源D.市场
【小题2】4个牧场中位于海拔最高的是(      )
A.乌鲁克恰提乡草原牧场B.阿热克托热克草原牧场
C.喀什喀苏草原牧场D.硕热克草原牧场
【小题3】从玉奇塔什草原的地理位置看,距离下列国家最近的是(      )
A.哈萨克斯坦B.吉尔吉斯斯坦C.塔吉克斯坦D.巴基斯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2000年深圳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聚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深圳市中心商务区主要分布在

A.专业人员集中区 B.外来人口集中区
C.物流从业人口集中区 D.港口工人集中区
【小题2】深圳市1990年—2000年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部人口向北部迁移 B.北部净迁入人口数量大
C.南部人口数量减少 D.北部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松花江防汛部门为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可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D.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负担重,劳动力不足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