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东十区)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强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污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震发生时,日本的区时是( )
A.11日11时46分 B.11日15时46分
C.12日11时46分 D.12日15时46分
2.该地震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正向南移 B.北半球,正向北移
C.南半球,正向南移 D.南半球,正向北移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c、d两处相比,气温较高的是 。(1分)
(2)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1分)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温、减湿
(3)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发生在 (白天或夜晚)(1分)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北半球高纬环流示意图,则a为 (气压带或风带),①处风向为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12月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2.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3.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
B.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
C.珠穆朗玛峰永久性冰川将往下移
D.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重庆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8分)2013年暑假,重庆某中学组织了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我国浙江省某山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
四个宿营地点 (见上图)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
地宿营最合适。(1分)
(2)图中两山顶之间的距离约为 米,B、E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2分)
(3)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 处,原因是什么? (2分)
(4)试画出D、E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重庆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年的5月30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西五区)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左图)。右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月31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全球6月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B.伦敦街头挤满了上班的人群
C.在北京的人们可以欣赏日出 D.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
2.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南—西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3.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A.7月12日前后 B.9月10日前后
C.12月5日前后 D.1月8日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省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不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D.北海道、九州、本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地理兴趣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 D.流水搬运
2.成都平原的成因
A.流水冲积 B.地壳下陷 C.冰川堆积 D.流水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