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26年,德国人杜能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根据他的理论,在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农业的布局往往与该城市或工矿区的发展密切相关。图为某城镇及其周围地区农业用地示意图。

1)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产品,在图中ABC三个区位如何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

2)假如该城镇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区,要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哪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3)近年来,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大棚蔬菜技术的日益成熟,决定在D区安排大棚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原产于南方的各种蔬菜品种。为什么通过大棚种植,就能使南方的蔬菜在我国最寒冷的地区“安家”?

4)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市大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大批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各大工业城市,供应当地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试分析,这种做法体现了经济学中的什么道理?

 

答案:
解析:

(1)A小麦、B花卉、C乳牛。理由:①农业生产用地成本的高低。距城越近,交通越便利,地价越高,成本也越高。②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值有很大差别。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乳牛、花卉、小麦。③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产品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需水量的多少,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时效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如乳牛场的位置不宜靠近噪声很大的地区等。

(2)主要需解决的自然因素是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在三江平原,由于地下水有大量永冻层分布,地表水与近地地下水不能下渗。在种植小麦等旱地作物时需要通过挖沟排水的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另外,由于地处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较短,热量不足对农业影响也很大。

(3)大棚具有温室的功能。白天阳光可以通过大棚薄膜进入棚内,使蔬菜获得足够的阳光。晚上由于大棚的保护,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使棚内保持较高的气温。

(4)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们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为生产实践服务。随着蔬菜市场需求的增加,人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扩大了蔬菜大棚面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引导经济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示:

该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视示意图。首先是看懂图中的基本信息内容。在图幅内有一条小河穿越城区,一条公路把城镇和外部联系起来。四个地块中,C和D区块紧邻城镇。按惯例,该区块的用地成本很高,B区块紧靠公路,且距城近,可以想象,B区块的交通便捷。A区块距城最远。其次要分析图中隐含的信息。如题中有“假如该城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地”,这就把城市位置确定了。在图中也隐含着方位的知识,如本图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定向法来确定方位的。在答题时,还须根据题中用文字提供的材料来考虑解题思路。如第(1)问,属于判断性问题,但要求说明理由。理由涉及到农业布局原理。郊区农业在布局时,一般从产品的附加值高低,产品时效性的要求以及产品在城镇的需要量等方面来考虑,基于原则是高附加值的、时效性强的农业优先安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10年4月28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向社会发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共13分)

材料一 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材料二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材料三 流动人口变化

(1)从普查结果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2)如何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3)广东省人口一跃超过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试分析其原因。

(4)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部分学者提出放宽生育二胎政策。你是

支持还是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題。

材料一:水分资源状况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间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我国西北部分区城示意图(图6)

(1)  运用材料中数据,说明甘肃省图示区域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分布。(8分)

(2)  宁夏平原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试说明这一表述所包涵的自然地理意义(8分)

⑶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一般不设北窗,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试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6分)

⑷宁夏平原水稻亩产比小麦髙83.9%,净收益是小麦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麦的3倍。有人建议该地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