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有关M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形成原因与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C、图中此时的M地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
D、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地季风的源地
考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季风知识.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的原因是两个: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M在东亚地区,此时大陆形成的是亚洲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M处盛行西北季风,判断是冬季.冬季我国在M风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是寒冷干燥的天气.
解答: 解:A、南亚季风的原因是两个: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原因),而M在东亚地区,故不符合题意;
B、M在东亚地区,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故正确;
C、冬季我国在M风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是寒冷干燥的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D、M在东亚地区,此时大陆形成的是亚洲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季风知识.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的原因是两个: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区分这两种季风,难度不大,是常规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10-12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的原因是(  )
A、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B、下垫面性质单一
C、地形复杂多样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地震发生时,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
A、亚洲低压B、亚洲高压
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  )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位于陆地
C、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甲→乙→丙→丁→甲
D、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丁→丙→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6~7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