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并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致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于上游的洪水共同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

  (1)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8年夏季,给长江流域带来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导致这次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

  (5)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三峡工程峻工后,在发电、________等方面将发挥巨大效益。

答案:略
解析:

  (1)中游支流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推移  中游众多的湖泊

  (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对干流水量的调节作用在减弱  围湖造田

  (3)锋面  锋面雨带活动时间过长和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

  (4)草场退化,面积减小,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围湖造田  导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5)灌溉、防洪、航运、旅游、养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突破重点线  地理 题型:022

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游支流的南北分布(如图),在一般年份,我国的夏季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在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使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向北推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支流和干流才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时间错开,加之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的湖泊与长江干流相通,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干流,使干流水量大增,加之河流的其他水文特征,引发了特大洪水。

  (2)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据观测,森林吸纳雨水的能力,最高能达到降雨的40%~50%,从而使流入河流的水量变小、变缓。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30%~40%下降到10%。森林减少,一方面失去蓄水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中下游河流、湖泊的淤积,河槽淤浅,使水位上涨,排洪能力降低。

  (3)50年代和70年代,长江流域曾经历两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由于泥沙的淤积和围湖造田等原因,使长江中游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如表。

根据上面资料和图表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但近年来,由于人为原因导致________对干流水量调节作用在减弱。

(2)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1998年夏季,给长江流域带来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导致这次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大田一中高一暑假作业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图甲示为“干旱地区人口的分布示意图”,图乙为“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表格为“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简表”,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障碍
不利温度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1℃
21℃±3℃
<18℃
<-10℃
<-20℃
⑴由图甲、图乙和表格资料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⑵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⑶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地理原因是              
                                     。        
⑷上述自然因素主要是通过对人口       率的影响而实现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影响人口分布从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暑假作业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示为“干旱地区人口的分布示意图”,图乙为“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表格为“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简表”,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障碍

不利温度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1℃

21℃±3℃

<18℃

<-10℃

<-20℃

⑴由图甲、图乙和表格资料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⑵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⑶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地理原因是              

                                     。        

⑷上述自然因素主要是通过对人口        率的影响而实现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影响人口分布从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海地和智利的强烈地震对比资料

 

发生时间(当地区时)

震 中

震 级

震源深度

死亡人数

海地地震

1月12日16时53分

18.5°N,

72.5°W

7.3

10千米

约30万人

智利地震

2月27日3时34分

35.8°S,

72.6°W

8.8

33千米

约700人

 

材料二: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

 

 

 

 

 

 

 

1.比较海地和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完成以下表格:

 

海 地

智 利

纬度位置、五带

和所在半球

 

 

海陆位置

和濒临的海洋

 

 

主要邻国

 

 

2.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智利震中地区属于     气候,地震发生时的气候特点是         

3.海地及其周围岛屿以种植甘蔗著名,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条件                                 

4.智利近500年来经历了大约500次较强烈的地震,而海地上一次地震则发生在250年前,请根据材料解释原因。                       

5.海地地震的震级比智利小,但死亡人数远高于智利,试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至少3个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