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专题:
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现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现顺时针.
解答: 解:
A、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故正确;
B、从北极上空俯视,自转方向呈现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C、从南极上空俯视,自转方向呈现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90°W和0°可以判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2012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点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C点相比,判断D点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昼夜之分、时差、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都是主要由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0月1日,地球的极昼极夜状况是(  )
A、北极点上极昼
B、南极点上极昼
C、北极圈上极夜
D、南极圈上极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上海受反气旋控制时,下列天气现象中最常出现的是(  )
A、气温上升B、气温下降
C、空气干燥D、风向偏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学者根据环黄海经济地区一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以及苏北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地区,在经济互补性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区域交流层次的经济合作体系.

材料二:黄河流域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材料三:山东东营市是一个因为开采石油(胜利油田)而兴起的新兴城市,在距离城市中心东南13千米处,有一片位于海边的盐碱地.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新建了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
(1)沿“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中北纬35°纬线自东向西,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逐渐
 
,降水逐渐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2)黄河从A流向B,流量出现
 
的变化,AB河段部分区域在春秋季节出现
 
现象.
(3)山东省为粮、棉大省,近年来一些地区发展成为蔬菜、花卉和水果等农产品出口基地,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4)根据材料,分析杜邦化工厂在此地设厂的有利区位条件.
(5)环黄海经济圈中,中国与日韩的经济互补性很强,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各自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燃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材料一: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下图反映了我国部分地区风能蕴藏情况.
材料二: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图2为亚马孙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1)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比去年增长7.0%.为了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有专家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展利用藻类提取植物油代替石油的绿色能源的研究.简述我国拥有哪些有利于藻类培植的水域
 

(2)根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地风能资源差异的原因
 

 
,并从自然和市场两个方面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二,说明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按东、西半球部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
 
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
 
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
 
小时.
(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
 
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
(5)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